地又重现繁荣景象,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随风摇曳,成群结队的家畜欢快地奔跑嬉戏。
人们的脸上再次洋溢起幸福满足的笑容,生活也一天天变得安稳宁静起来。
而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英明果敢的领导才能。
在那漫长的十三年里,大禹全身心地投入到治水工程之中,期间曾有过三次与自家门口擦肩而过的经历。
第一次,正当大禹带领着众人忙碌于河道疏通工作之时,一阵凄厉而痛苦的呼喊声突然传入他的耳中。
那声音来自他家的方向,原来是他的妻子即将临盆,正承受着分娩之痛。
紧接着,一声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划破长空。
那一刻,大禹的心猛地一揪,对家中妻儿的牵挂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然而,面对眼前亟待治理的滔滔洪水以及无数受灾百姓的期盼,他深知自己肩负着重大责任。
于是,尽管内心充满挣扎与不舍,大禹还是咬咬牙,狠狠心,毅然决然地转身离开,继续投身于治水大业。
时光荏苒,转眼间来到了第二次。此时,大禹治水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一天,当他再次途经家门时,发现自己的儿子启已然学会了开口叫“爸爸”。
彼时,启正在院子里欢快地嬉戏玩耍,一眼瞧见了门外路过的大禹,兴奋地挥舞着小手,高声呼喊着:“爸爸!爸爸!”
大禹望着可爱的儿子,眼眶不禁湿润了。
但他深知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不能在此停留太久。
所以,他只能远远地向着儿子挥了挥手,然后带着满心的愧疚与眷恋,脚步匆匆地离开了家,继续沿着治水之路坚定前行。
岁月如梭,一晃多年过去,启也逐渐长大成人。
当大禹第三次路过家门时,启已经成长为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
这一次,启眼尖地看到了远处熟悉的父亲身影,激动万分地飞奔而来,张开双臂,渴望能给久未归家的父亲一个温暖的拥抱。
然而,大禹看着懂事的儿子,心中满是欣慰与感慨。
他轻轻地抚摸着启的头顶,语重心长地嘱咐道:“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