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陶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觉得老杨家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家,尤其是对杨新海格外的满意。
杨新海自打入学那天开始,学习成绩就有目共睹,在这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知识是改变命运的最佳捷径,老者坚定的认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那个年代的农村,包办婚姻的旧俗还很常见,定娃娃亲的也不少,所以这名老者便主持大局,将杨新海介绍给了自己的一个晚辈。
这个女孩小名叫荷花,比杨新海小两岁,她老爹在村里开了个砖厂,是个小老板,而且家里只有这一个女儿,条件非常不错。
小老板对这门亲事也很满意,自己就这一个女儿,家里的产业将来肯定得托付给一个靠谱的女婿,小海不仅老实本分,而且学习还好,今后发展空间巨大,是个合适的人选。
不过此时两个孩子年龄都还小,杨新海也刚刚读初中,所以两家只能是举办了一场订婚宴,把这门婚事暂时确定了下来。
在这顿酒席上,小老板一脸期盼的告诉杨新海:“小海啊,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等你将来出人头地了,就把荷花娶回家,荷花会一直等着你的。”
杨新海美的大鼻涕泡都快出来了,看来老师说的没错,知识确实能改变命运。
展望未来,自己不仅能抱得美人归,还有那么大的一个砖厂等着自己继承,老杨家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看到了希望之后,杨新海的学习更加努力了,最终不负众望,于1983年的夏天,以汝南埠镇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隔壁的油坊店乡高中。
那个年代能考上高中,已经很不简单了,杨新海距离自己出人头地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但是离家却又远了很多。
最早读小学的时候,学校就在杨陶庄,离家非常近,杨新海每天中午和晚上都会回家吃饭,虽然因为家里困难,吃不到什么好东西,但最起码能吃一口热乎的,而且能吃饱。
后来上了初中,就要去三公里之外的汝南埠镇上学了,由于离家太远,中午再回家吃饭就来不及了。
得亏杨新海有个表爷爷家离学校很近,所以他就带上柴米,借用表爷爷家的炉灶,自己做饭吃。
现在上了高中,离家就更远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