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回村,我要在农村,这病早好了(2/4)
又签订了一笔订单,这个数呢!”
覃县长对着她比划了两根手指头,周岁岁特别的会提供情绪价值,一脸震惊的表情,让覃县长觉得愉悦。
“这就证明,咱们因地制宜的方针是正确的,我这一次出去,又看见了好项目!”
覃县长瞬间眉飞色舞:“啥项目?”
“咱们漯河县地界内,哪儿的环境湿润度高?”
覃县长在漯河县已经待了好多年,整个县城的地域分布,就算是闭着眼睛,也都能够如数家珍。
“渭南地势凹陷,每年的雨水丰沛!
十里湾有长流水,一条大河纵布整个村子,这两处都属于土壤比较湿润的地方!”
周岁岁:“哪里的土地相对肥沃?”
覃县长:“十里湾!”
周岁岁:“那您给我派个林业局的技术工!”
“咋?
出去一趟回来,脑子里又有了新想法?”
“嗯,我想再开辟一个中药种植实验点!”
“啥中药?”
“天麻!”
“天麻?”
周岁岁把天麻的药用资料,发展前景,种植过程当中会遇见的各项难题,全都总结成了一份资料:“我在京城这些日子也没闲着,转悠了好几家中药房和一些涉足中西医结合的医院!
挑选了几样种植难度不算太高,产量高,应用广的中药!
就比如这天麻,对种植环境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是潮湿肥沃的土壤,有没有太多的虫害!
且一年的种植就能见到成效!
要是想着保守着来,就还像种植猴头菇的套路,挑选胆子大点的个体种植!
要是想拼一拼胆量,那就在十里湾规划出一片种植基地,大面积的尝试种植!”
有了猴头菇种植基地的成功,覃县长还是很相信周岁岁的眼光,不过为了保守起见,他还是决定,让林业局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再找一些懂中药的行家,看看门路。
不过,覃县长还是相信周岁岁敏锐的眼光。
原本他们正在商量下乡考察的时间 ,覃县长办公室里的电话就响了起来。
接听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