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了,就算陈松的流动资金都在手里,再加上胡建强和刘胜利投入的资金,也吃不下这么多货。
按照陈松当初的规划,一个大棚的占地面积大约是一亩地左右。
由于这个时期的蔬菜种子没有经过改良,而且村民们又是第一次种植大棚,没什么经验,所以蔬菜的产量减产了很多。
每个大棚的平均产量在2000斤左右,比陈松前一世的大棚产量低了一大半还多。
但即便是这样,村民们也已经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第一,他们终于相信了冬天也是可以种出蔬菜的,以后自己家里冬天想吃青菜就方便多了。
第二,他们已经掌握了这门技术,以后随着经验的增长,大棚的亩产量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收入也只会更高。
第三,陈松按两毛五一斤的价格收购,一个大棚就能赚到500块钱!他们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第四,这个大棚的种植周期非常短,一年能种三四季呢,这样算下来,岂不是比原来种植庄稼要赚钱多多了?
村民们并不担心陈松会赖账,因为他们现在已经对陈松无条件的信任,而且陈松的家就在村里,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怕什么?
并且陈松已经许诺,只要把这些蔬菜卖出去,就会立刻把钱付给他们。
所以他们只是早两天收钱或者晚两天收钱的区别,大家都种了这么久的大棚了,好不容易就要见到回报了,难道连这几天都等不及了吗?
一行10辆木板车,浩浩荡荡地从山路上走来,进入了河东村。
这些木板车有马车、骡车、牛车,甚至还有驴车。
没办法,能凑齐10辆已经很不容易了,参差不齐也是难免的。
每辆车子的后斗里都铺着厚厚的褥子,还有一床被子,等把蔬菜放上去之后,就用被子盖上,用来保温,以免蔬菜被冻坏。
这些被褥都是车夫自己准备的,因为陈松给的租金确实不低,提出这么一点小小的要求,车夫们也就欣然答应了。
车子进入河东村后,陈松立刻让那些已经称完重量的菜农们开始装车,每个车子上都堆得冒尖,满满一大车,然后里立刻返回,运到山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