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的服装厂,生产的是均码的衣服。
孟庆萍以前当过裁缝,知道哪个尺码的衣服卖的最多,哪个尺码的衣服卖的较少。
她给这10个工人分了组,对于那些比较热销的尺码,就三个人一组。那些比较少见的尺码,则是两个人一组,甚至一个人一组。
孟庆萍负责在布料上量尺寸、划线,工人们则是负责裁剪,然后用缝纫机进行缝合。
那些老旧的课桌和板凳,全都派上了用场。
这一天忙下来,孟庆萍感觉自己的腰都快折了。
下班之后,陈松看着她那腰酸背痛的样子,说道:“孟姨,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你这身体吃不消,而且你还要帮我搞新品研发呢,你现在这样哪还有时间研发新品啊?”
“你这技术总监的职位,主要是负责新品研发、制作样品、把每款新衣服的数据掌握好,然后指导工人们的技术。”
“你还认不认识有做裁缝活比较好的人啊?如果有的话,你可以把她喊来给你打下手,主要负责量尺寸和划线。”
孟庆萍眼神一亮,说道:“你还别说,我真认识这么一个人!她是我远房的表亲,以前我当裁缝的时候,她跟着我学过技术,给我打过下手!后来我不当裁缝了,她就回老家种地去了。”
陈松点头道:“那你问问她愿不愿意来做工啊,我给她的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一半,主要就是负责在你研究出新品之后,在布料上根据不同的尺码进行划线,方便其余的工人们裁剪和缝合。”
孟庆萍一听,非常高兴。
陈松给那些普通服装工人的工资是每个月30块钱,不比其他的工厂低了,甚至还要高一点点。
如果再加百分之五十的话,那就是每个月四十五块钱了,这可是妥妥的高工资啊!
有的人可能就要问了,让那些工人自己丈量和划线不行吗?精通针线活的人还能不识字吗?
这还真就不一定!有的农村人,一辈子都是文盲,但并不妨碍他们缝补衣服、纳鞋底。
只要有适合的、不同尺码的鞋底样板,他们就能做出适合全家人尺码的鞋。
有的人不识字,但根据经验也能做出适合家人穿的衣服,只是尺码不那么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