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了夏芜的单子都没打完。
杨国俊把过道的灯打开,把炉子搬到过道里,大家一边干着活一边烤火,人多,刘桂珍留他们在家吃饭,下的挂面。
大家都不是挑食的人,给啥都能吃,主要是这个干活的氛围太迷人了,让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很容易就想到过往的热闹,一个个都舍不得走。
几百斤的笋子剥完,壳堆的比山还高,堆肥坑都有些放不下,杨国俊只能把笋壳运到楼顶,晒干还能烧火用。
石红娘说:“捡点好的笋壳子晒干,正好我家里还有今年新打的糯米,回头我给小芜做点粽子送来,小芜喜欢吃甜的还是咸的?”
夏芜不挑,“都行。”
这些人有心感激她,她不推也不拒,这样才能让人安心。
杨平杨安放学后发现家里没人,听村里人说丘兰在夏芜这,也找了过来。
晚饭吃的挂面,刘桂珍炒了俩小菜,吃完大家又继续干,直到八九点才把笋给剥完。
幸好夏芜买的包装箱子够多,不然这么多笋包装也是难题。
丘兰她们几个给夏芜干活挣钱的事情,村里人早就知道了,也有人来问夏芜还缺不缺人手,人手够,夏芜也就没再要人。
村里好多人本来就都羡慕桂花娘他们几个在村里就能找到挣钱的活,这回又听说丘兰她们去山脚下挖笋,也能往外外,一天能挣好几百,那更羡慕了。
这消息咋传出去的呢,还得是桂花娘,给她那些孙子孙女买东西时说漏嘴了,叫他们放学跟着她一起挖冬笋,能卖钱。
当天晚上,桂花娘的二儿媳妇就找来了。
她二儿媳妇叫李红红,在镇上超市里工作,一个月工资一千八,一进门就问她婆婆:“你在杨家干的咋样,人家没嫌你笨手笨脚啊?”
桂花娘嘴笨,尤其是在这几个儿子儿媳面前,心里有气也说不出来。
“没嫌弃,还说我干得好。”
“就你?”李红红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了,语气很差,“要不你跟那女孩说说,你干不动了,身体不好,换我去干,省得我天天骑电瓶车跑镇上上班,一天天站十来个小时,挣得还不如你一个老婆子多。”
桂花娘肯定不乐意啊,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