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从炮口依旧能看出并非一体成型。”
王函绕着大炮审视一番,尤其对炮口多加留意后,向杜寒发问。
他所提之疑,亦为现场工匠共同的困惑。
虽炮器外观尚佳,但薄薄的壁身令经验丰富的铁匠心存顾虑。
然而,众人碍于身份,不敢贸然询问,此刻见王函开口,皆竖起耳朵聆听。
“诸位是否皆持此念?”杜寒环视众人疑惑的表情,并未立刻作答,而是反问道。
众人纷纷点头,杜寒走到炮旁,轻拍炮管:“莫非你们认为炮壁越厚越坚固?故而炮体越大,壁身便需更厚,不然便会炸裂?”
“百户,此话岂非真理?红夷大炮的壁身甚厚,约……”刘汉比画着炮口厚度,“接近四倍于这炮的壁身,我等此炮口径相近,壁身却薄得多,实在令人担忧。”
“此炮口径为100厘米,全长36米,倍径比为36。
此等数据诸位或许不明,无妨,只需牢记即可,粗略而言,约等于‘七九零’十厘米口径。”
杜寒决定为下属讲解一番,他一手掌长为22厘米,据此制成简易尺具,以该尺为准进行测量。
误差固然存在,却不会太大。
待杜寒讲完这些数据,王函尚能应付,之前杜寒曾向他提及过这类计量方式,但其余工匠皆是一脸迷茫,他们用手指不断比画,默默将自己熟悉的标准与之对照。
“刘汉,回头你制作一根标准尺,长度定为一米,将其分为一百等份,每一等份即为一厘米。
我会告知你这尺子的具体长度,往后无论我们制作何物,都要以此作为长度基准,其他尺寸一律弃用!外界之事我不干涉,在我的百户所内,必须如此执行!”
众人反应让杜寒下定决心改革度量衡,他打算先从度着手,若度量衡不统一,标准化生产便无从谈起。
杜寒话音刚落,众人互相对视,许多人隐约感到不安,但最终无人反对。
确立度量衡绝非小事,一个小小的百户官竟敢擅自决定自己的度量体系,轻则视为越权,重则被视为叛逆。
不过众人并不觉得杜寒有反心,说是越权也勉强,说是狂妄倒是贴切。
刘汉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