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转睛地注视烟囱,待浓烟升腾时,立刻命令开始鼓风,几位匠户推动沉重的风箱杆,大量空气涌入进气口,烟囱冒出的黑烟迅速变淡。
透过炼钢炉的观察口可见,炉内火焰旺盛。
刘汉面向炉前的香案跪下,口中喃喃自语,不知念些什么,说完一阵后,伸手提起那只大公鸡,爬到进料口丢入。
杜寒并未过问刘汉的行为,毕竟丢只鸡无妨,既然是这年代的习惯,就随他们去吧。
平炉的最大优点在于钢水与燃料分离,这使得燃料中的杂质无法混入钢水中。
同时,这种炉子能在冶炼期间补充燃料,即便是在技术相对落后的年代,这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较于转炉,平炉的炼钢时间略长,杜寒估计大约两小时后,炉内的钢水开始沸腾,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刘汉的操作下,首批钢水流进三个泥模,出口随即关闭,接着再添入一些燃料继续冶炼。
这种情况实属无奈,制作铁模所消耗的钢铁并不多,在铁模冷却成型前,必须维持炉温,若提前释放并凝固同样麻烦。
没过多久,泥模里的铁模已成型,匠人们遵照刘汉的指令砸开泥模,数片赤红的铁模显露出来,随即投入盛满冷水的木槽中淬火。
很快,铁模冷却至可触碰的温度。
三套模具完成后,在杜寒的指导下,第一套模具装配完成,钢水一缕缕地缓缓注入铁模。
待炮管成型后,工匠拆下铁模,一根赤红的炮管显现出来,接着检查是否有瑕疵,将小毛刺趁热清除并打磨平整,随后将炮身浸入冷水中快速冷却。
由于是铸钢,不会像铸铁那样出现白口问题,因此可以毫无顾虑地进行淬火。
此时,铁匠们内心焦虑不安,他们不相信这次铸炮会成功,因为这门炮看起来过于单薄,炮壁仅有一指多厚,不及红夷大炮壁厚的五分之一,但长度却比红夷大炮长了将近两尺。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门炮的口径似乎也不比红夷大炮小太多,仅小了一指左右,几乎每位铁匠心中都在默默盘算,试炮时尽量离得远一些,不然这东西爆炸才怪。
然而,令他们震惊的是,这根炮管的表面确实远超精铁,甚至比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