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车的设计基于二十世纪初的火炮牵引车原型,两个包铁的大木轮安装在一个由精铁锻造的车轴上,y字形车架通过两端连接到车轴,并且单头一侧还设有一个用于连接炮车的铁环。
在车架之上,设有一具嵌有凹槽的炮座,两边各有炮耳卡槽,另有用于调整仰俯与转向的转轮。
除车轮外,此炮车全身皆为铁制,虽外观坚固,却仍不及明朝那些粗笨的炮车般稳若磐石,其尺寸仅与适配小型佛郎机炮的那种车架相当。
金启保对此颇为不满。
他对佛郎机炮的性能了然于胸,明军常将其置于推车上使用,耗费大量铁材只为给佛郎机炮制作一副底盘,他觉得实在不值。
这不是糟蹋钱财吗?与其费尽心力打造这样一辆炮车,不如多铸几门佛郎机炮来得实惠。
“通判大人,我正计划铸造一种新型火炮,它轻便小巧,正好能容纳在这辆炮车上,威力不逊于红衣大炮,如此搭配亦属合理。”杜寒见金启保面露不悦,便试图用更易理解的话语解说。
“红衣大炮?别提红衣大炮了,即便吕宋的大型铜炮也有两千余斤重,你这辆小车能承载多大的炮?”金启保连连摇头,他见识过红衣大炮与吕宋铜炮的规模,根本不信这么个小车能装下那样的庞然大物。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认为,大炮越重威力越大,那些动辄数千斤、只能安置于城头的巨大火炮,才是真正的利器。
“通判大人尽可宽心,我所造之炮远比红衣大炮轻巧,但威力定超其数倍。
待炮成之后,请大人亲临观炮试验,一试便知真假。”杜寒明白,无论怎样解释,金启保都不会信服,毕竟此事太过匪夷所思,只能以实际成果证明一切。
“你真的懂得铸造大炮?我之前怎未听闻?”杜寒的话让金启保颇感意外。
他认为自己对这些秘密行动人员已足够了解,杜寒向来行事严谨,从无传闻他会制造火炮之事。
尽管近期表现优异,但铸造火炮这样的精细活岂是一朝一夕能学会?
杜寒早已准备好了说辞,金启保话音刚落,他便立即答道:
“这几日赴宁远时,我结识了兵科给事中孙元化与炮队教官佛郎机人公沙·德西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