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一句话: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即便与士卒共苦,将领们仍能适时享受生活。
次日清晨,杜寒开门之际,发现孙元化已在门外,手中抱着个小木箱,于是将其引入室内。
小箱子显得颇为沉重,孙元化将它放到桌上后,对杜寒深深一拜:“元化拜见先生,昨日拜师太过匆忙,未备拜师之礼,今日特来呈上。”
“既然如此,礼物我就收下了。”杜寒没有推辞,而是从腰间取下顺刀握在手中,“但我也没什么可给你的,这把刀是我从前在辽河军驿所得,今日就赠予你吧。”
“多谢先生。”孙元化双手接过顺刀。
古时拜师有着一套固定的程序,弟子需献上拜师之礼,此习俗源自孔子时代的传统,孔子收徒时要求一份肉作为信物,按他的说法,连这点东西都拿不出来,又如何谈读书?
后来,这条规矩逐渐演变成更贵重的东西,到汉代甚至直接以钱财替代,但最初的肉条仍是不可少的。
“你且坐下,我与你说说我的想法。”杜寒率先落座,示意孙元化一同坐下,“待我回右屯后,会把《几何原本》剩下的七卷全部补完,连同后人添加的两卷也会一并完成,你可先自行研习,若有余暇,我再细细教导。”
“还有两卷?”孙元化略显惊讶地问,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如此,元化先向先生道谢了。”
“时间尚早,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学习几何究竟有何目的?”两人互换了礼物,师徒关系已然确立,杜寒也开始履行起教师职责。
“目的……”
杜寒的问题令孙元化一时语塞。
尽管他曾钻研多年几何,但从徐光启或利玛窦那里,从未有人提及此类问题。
如今被杜寒一问,才意识到自己竟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学习八股是为了科举,而几何呢?大概只是糊里糊涂跟着徐光启学罢了。
“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何必多问呢?”
许久,孙元化才战战兢兢地答道:“学生不知为何学几何,或许仅因兴趣使然吧。”说罢,他偷瞄了杜寒一眼,已渐渐习惯做学生的样子,“元化愚笨,请先生指教。”
“不必过谦,我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