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孙元化惊疑不定的眼神,杜寒微微一笑:
“不过,杜某虽然不才,但这条公设倒是可以解开。”
声音虽轻,却如晴天霹雳般冲击着孙元化,让他头脑发懵。
他一直将《几何原本》视为高深莫测的知识,也是他引以为豪的资本,岂料辽东这个看似年轻的百户说得如此清楚。
而且,他还存有一个极大的疑惑。
孙元化的最后一丝自信彻底消散,他毕恭毕敬地向杜寒行礼:
“敢问杜百户,《几何原本》仅有一百七十三个命题,何来四百六十五个命题之说?大人真的能解第五条公设吗?”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孙元化已认定自己遇到一位几何大家,向其行礼并无不妥。
“徐阁部与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并非完整版本,全书共十三卷,他们仅完成了前六卷。
孙给事随侍徐阁部习得这些内容,至于余下的部分,他自是不知。
至于第五公设,我确实知晓破解之法。”
杜寒此言一出,孙元化内心震撼难言。
自己的师父不过钻研了前六卷,而眼前这位杜百户却知悉全书有十三卷。
自己先前对几何的认知竟是如此浅薄,更未曾触及第五公设的答案。
若真能解开此谜,孙元化自觉此生亦无憾矣。
此刻,他眼中的杜寒仿若日出东方,而那些他所仰慕的几何名家,不过如夜空微弱星光般黯然失色。
杜寒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
他曾花费数年时间才勉强理解《几何原本》的内容,可眼前这位年仅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竟已通晓几何奥义,令他不由心生敬意。
“敢问杜百户,剩余七卷是否也为您所知?”
孙元化的语气愈发谦卑。
世间能阐释二十三条定义、五个公设及五条公理者寥寥无几,而能够道尽四百六十多个命题之人,唯有杜寒一人。
至于第五公设,即便西洋诸多学者亦束手无策,就连他的老师徐光启苦思冥想仍不得其解。
如今,杜寒声称解开了这个千古难题,堪称天才中的天才,足以开创一门学派!
孙元化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