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寒随意拿起一根斜靠在城垛上的竹竿,发现上面布满小孔,宛如一根长长的笛子。
这些小孔间距大约三厘米,排列得整齐有序。
杜寒观察四周,发现每一尊大炮旁都摆放着几根这样的竹竿。
这些竹竿长短各异,短的高出一人多,斜靠于城垛;长的估计超过六米,底部插入三角形支架内。
每根竹竿均带有小孔。
杜寒之前已注意到这些竹竿,但并未留意,此刻仔细一看,发现在竹竿附近的地面还有几个小木箱,每尊大炮旁放置一个。
这绝非普通的笛子,如此巨大的笛子谁也无法吹奏,杜寒琢磨许久仍不明所以,最终还是询问身边的孙元化:“孙给事,这竹竿有何用途?”
这一问,当场便把孙元化问住了,周围的侍卫也用异样的目光注视着杜寒。
片刻之后,孙元化接过杜寒递来的短竹竿,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他:“难道杜百户精通火炮,竟不知这是何物?”
杜寒立刻从孙元化的回答中领悟到,这些竹竿既与大炮配套使用,又不是擦拭炮管的工具,也不是支撑物,那只能是——瞄准器!
“孙给事,我知道这是用来瞄准的,只是不太了解具体用法,想请教一番。”杜寒镇定自若地说道,“虽然我对火炮略有研究,但我终究是一名夜不收,缺乏实战经验。”
“原来如此,这些倒不难掌握,不知杜百户是否懂得几何?”
孙元化脸上隐约流露出几分得意神色,他是徐光启最赏识的学生,对《几何原本》倒背如流。
在他心里,普天之下能通晓几何的,大概只有他们这一小撮人。
谁知,一件令他错愕的事发生了。
他面前这个看似潦倒的百户镇定地点点头:
“懂。”
仅仅一个字,却让孙元化心神震撼。
《几何原本》译成至今不过十八载,即便是在关内的读书人里,读过此书的也是屈指可数。
这位百户出身辽东,竟敢声称懂得几何,而放眼整个大明,能听闻“几何”二字者已不多见。
“杜百户莫要误解,几何绝非简单的勾股弦,而是一门深奥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