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使他成为备受争议的人物。
赵俣了解赵良嗣的事迹,知道他在投宋以后,很是卖力,可以重用。
关键,赵俣现在需要千金买马骨。
于是,赵俣亲自接见了赵良嗣。
赵良嗣在辽国时虽官至光禄卿,但因汉人身份在辽朝官场受到一定限制,难以进入权力核心。
这时的辽国朝政还腐败,契丹贵族对其他民族存在歧视与压迫。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汉官赵良嗣,别说见耶律延禧这位辽国的皇帝了,就是那些契丹族的高官,都不会正眼看他一眼。
实际上,赵良嗣之所以跑来投宋,主要就是因为,前段时间,辽国举行盛大的宫廷宴会,赵良嗣也在受邀之列。宴会上,契丹贵族们尽情享受着美酒佳肴,对汉族官员和其他民族官员态度傲慢。赵良嗣看到这种场景,心中十分不满,对辽国的统治也深感失望,他意识到在这样的朝廷中,自己难以有更大的作为,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此外,赵良嗣在辽国期间,还曾目睹契丹贵族对燕云地区汉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燕云十六州本是汉族聚居地,被辽国占据后,当地汉人生活困苦。赵良嗣对此心怀同情,同时也对辽国的统治产生了更强烈的反感,这也促使他更加坚定了回归宋朝的想法。
不想,赵良嗣刚投到赵宋王朝,赵俣这位赵宋王朝的皇帝,就亲自接见了他。
这让赵良嗣大受鼓舞。
更让赵良嗣没想到的是,赵俣竟然特意抽出一个时辰跟他聊了聊辽国的局势,以及充分听取了他对辽国的看法。
过后,赵俣想给马植赐国姓“赵”,喜欢给人起名的张纯,在桌子底下写了“良嗣”这两个字,赵俣看见后,便顺势给赵良嗣起名“赵良嗣”。
赵俣给赵良嗣封了秘书丞,让他当自己的高参,并表明,只要他能立功,自己必不吝啬封赏。
赵良嗣深受感动,他深知自己虽心怀壮志,却曾一度在辽国被埋没,如今得遇明主,自是誓要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他跪伏于地,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陛下如此厚待,微臣定当倾尽所能,为陛下收复易州。”
北宋初期,涿、易二州犹属于赵宋王朝所有。
直到端拱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