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直接变肥料;而南方人则捡垃圾、捡枯枝烂叶当柴烧;西北人烧牛粪,晒干叠成粪饼墙,很是壮观。
总之,只要是能点着的,就没有这个时代的人不烧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人,过冬,就跟渡劫差不多。
冬天一来,人,尤其是穷人,一片一片的冻死。
由此不难看出,只要搞出来沼气池,肯定有市场。
最多不过就是在事故中不断总结和前行,人类不一直都是这么进步的吗?
赵俣先让人将《倾城农书》刊印了一千套,然后将许将找来,让他将《倾城农书》推广出去。
许将拿回去研究了七日,回来了之后,对《倾城农书》大赞特赞,称《倾城农书》远胜《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将此书推广出去,必定能造福无数。
但许将还是提出了一个小建议,那就是能不能请袁倾城给《倾城农书》改个名?
这主要是因为许将担心,有人接受不了《倾城农书》是一个女人创作出来的,进而抵制这本好书。
许将的担心有没有道理?
有。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很多男人都是大男子主义,他们看不起女人,也无法接受女人在学问或技艺上有所建树,尤其是像农业这样被视为“男儿之志”的领域。他们中的一些人难免会认为,女人的天地应局限于闺房与绣楼,而非广阔田野与浩瀚书海。
在这种情况下,袁倾城以一介女流之身,涉足农事,著书立说,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大胆挑战,难免会有人心生抵触,甚至恶意中伤。
所以,许将才会担心,《倾城农书》若以原名面世,会引来诸多非议与偏见,使得这部农业宝典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惠及万民。
赵俣觉得,五女肯定想在这个时代留下点她们的痕迹,就像叶诗韵给《赤脚医生手册》改名《叶诗韵医经》,她们不想做无名英雄,因此,自己如果剥夺她们扬名立万的机会,没准会让她们消极怠工。
但许将所说的,也是实情。
想了想,赵俣亲自动笔,给《倾城农书》写了一篇序。
《倾城农书》序:
农,国之大本也。古云:“民以食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