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别,花荣鲁达沿着运河继续追踪方腊船队而去。
杨元嗣却纵马在官道上驰骋起来,那马休养了一晚上,又吃了精饲料,健步如飞。
还不到正午的时候,杨元嗣已经赶到了汴梁。
汴梁一共有十五座城门,其中四座水门。
杨元嗣从新曹门入城,看到大街上还是行人如织,汴梁跟往日一般繁华,心里松了一口气。
守门的卫兵盘查却是无比松懈,有路引腰牌的都是粗略看一眼就不耐烦的挥手让行。
杨元嗣没有路引也没有腰牌,他从袖子里摸出一块碎银给了带队的团头。
那团头双眼望天,对着元嗣向里摆了摆手,这种城门防守跟没有差多。
大宋都城毕竟已经上百年没有战争威胁了,一片歌舞升平。
杨元嗣牵马入了汴梁,沿着牛行街直入内城直到枢密院衙门。
衙门口的两个皂衣衙役看了枢密使的虎符大惊失色,他们辨别不了真伪,急忙进了后堂报告。
留守得两个枢密副使飞一般的从内堂跑了出来。
他们两个人是认识杨元嗣的,也知道他现在应该是在杭州前线,出现在这里肯定不正常。
不过杨元嗣也顾不上跟他们解释,现在情势紧急,最主要的是要赶快见到徽宗和禁军的统领。
那枢密院副使官职要比杨元嗣高的多,此刻却像是元嗣的下级,低声下气的说道:“官家此刻应该在万岁山,想见却是不太容易……”
杨元嗣努力压下自己的怒气,缓缓说道:“下官实在是有万分火急的要事需要面见官家,还请指挥使在此稍候。”
枢密院距离大内不到三里的距离,杨元嗣想着用不了多长时间。
哪里知道直到傍晚时分,宫内才来了一个太监,诏三人入朝廷。
杨元嗣和两位枢密副侍跟着太监亦步亦趋进了大内。
三人从宣德门进入,过了大庆门,最后在紫宸殿后阁停住。
后阁里有七八个太监和六个宫女,里面点了十几盏宫灯,照的殿内恍如白昼。
阁内雕梁画栋,地板全部镶嵌有金箔,暗香浮动,整个仿佛人间仙境。
大约又等了一盏茶功夫,徽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