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依依惜别,好似相见恨晚。
最后王知州才说了几句有用的话,嘱咐刘参军给杨元嗣调拨钱粮。
刘十三和景川在外面胡乱也吃了一些饭食。
刘十三抱怨道:“凭什么给我吃的和阿哥不一样?我也要酒喝。”
景川笑着说道:“这大宋可不比渤海,规矩多了去了,你要慢慢适应。”
登州城里没有宵禁,现在已经是戌时,街上还是热闹非凡。
杨元嗣看刘十三闷闷不乐,笑道:“我听说这登州城内有座万花楼,不知道阿弟感不感兴趣?”
刘十三嘴都要咧到耳朵根了,马上就要拉着景川同去。
景川摆了摆手,刘十三手舞足蹈的去了。
现在城门已关,杨元嗣手里有知州的手札,守门军卒急忙放行。
二人骑马走在驿道上,景川对杨元嗣说道:“阿哥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杨元嗣知道他心思缜密,自己之后身边也要有个人能商量事情,十三弟看来是靠不上了。
景川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格越发显的稳重,再过几年肯定有独当一面了的能力。
羽山驿骑马不到一刻钟就可以赶到。
赵四看元嗣还没有赶回来,一直在门口等候,居然还在碳炉子上热了一壶茶。
元嗣甚至有一些感动,看着这个身材高大却因为长期弯腰而显的有些拘谨的身影,邀请他过来坐下喝茶。
赵四心中也有感慨,自己二十多年来接待的官员哪个不是鼻孔朝天,恨不得榨干驿站的每一分例供。
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像元嗣这样随和,最重要的是居然还自己出银钱。
只是不知道这个官人出于什么原因,居然对沙门岛感兴趣。
杨元嗣确实是对沙门岛感兴趣,确切的说是对沙门岛上的人感兴趣。
宋朝官员最害怕的就是刺配沙门岛,只要到了这里,十成的人起码有八成要丢掉性命。
大宋朝对于文官最包容,他们即使犯了重罪也很少有人被刺配千里。
能到沙门岛来的人,无疑都是犯了重罪,这些人通常有两个特点。
第一是心狠手黑胆大,做的都是大案子,第二是没有什么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