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里的人气也逐渐兴旺起来。
山寨里最多的还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这个时代又没有手里电脑。
所以打熬力气就成了他们最好的发泄方式。
刘十三整天跟山寨弟兄们相扑为戏,乐此不疲。
杨景川的腿伤也慢慢恢复了,元嗣也逗他较量些枪法。
山寨里有上次抢的萧衙内的十几匹好马,辛兴宗是所有人里面马术最好的。
令元嗣吃惊的是,他居然能读书识字。
在渤海能读书的多数都是贵族子弟,这辛兴宗靠着偷听偷看就能学会书写。
说明他天资很高,而且胸怀大志。
这些都是之后元嗣才发现的,现阶段他的特长就是一个战马通。
他不但能分析各种战马的优劣,说起骑兵战术也头头是道。
这样的人辽国居然只拿他当做一个养马的奴隶来对待,岂有不亡之理?
杨元嗣前世看了不下十本关于骑兵作战的理论,拿来跟辛兴宗的实践相互印证,受益良多。
用二三十骑兵就能玩儿出好几种不同的花样。
马上就要正月十五,山下陈家镇跟往年一样,有热闹的社火。
刘十三和七巧都吵着要一起去。
山上也有四五个跟七巧年纪相仿的女孩儿,正是爱热闹的年纪。
元嗣也只能由着他们,答应一起下山。
陈家镇有个七百多户人家,也有四五处酒楼。
杨元嗣由着刘十三他们去打闹,自己却找了个路边酒馆自斟自饮起来。
辽国的酒喝起来度数跟后世的米酒度数差不多。
虽然没有蒸馏的技术,不过可以保证是粮食酒,别有一番滋味。
元嗣的座位靠窗,店里的伙计端了几碟小菜上桌。
门口走进一个戴着毡帽的大汉,看不清面目。
元嗣只觉得那人身形非常熟悉,却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
那大汉却径直走到元嗣面前,将毡帽放在桌子上。
元嗣仔细一看,原来确是一位故人:山寨的军师郭淮山,郭道长。
那郭淮山自顾自的倒了一杯酒,苦笑道:“寨主让我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