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泽的战略方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在内部被他恶趣味的细分为三个协议。
与帝国对巴伐利亚州颁布的制裁法令分庭抗礼。(定位二卷40章)
协议一:驻军弗赖辛,正面战场碰撞,坦克现世震慑敌军,屯兵莫斯堡。
协议二:北伐因戈尔施塔特市,挺进雷根斯堡,切断敌人后勤补给,形成战略合围。
协议三:攻破莫斯堡,彻底摧毁皇帝的南下平叛大军。
……
……
随着希德勒率领的第2集团军急速行军,向北挺进。
雷根斯堡的守军根本没想到,会在这里遭遇陆泽兵团的进攻。
在耗时一天一夜的血与火对拼之下。
希德勒以耗费一个半师团,接近两万人的代价下。
终于是拿下了雷根斯堡,这座只有一个步兵旅驻守的重点军事城镇。
歼敌4200人,俘虏400人。
城市总人口12万,已经除去了因为战乱逃走,亦或者战死的人口统计。
当这个消息重新传回陆泽集团军的时候…
古德里安与鲍尔的主力军团正在死战,大受鼓舞。
将这个消息传递利用扩音器,在战场上循环播放。
沉重打击了帝国平叛大军的士气。
在战场之上,尤其是由陆泽所领导指挥的战争。
所有人的死亡都被他统计成了一串串数字。
实施每一个战略计划的损耗,他都了然于心。
每分每秒,都有数十人因为他的战略计划而死去。
可陆泽已经成熟太多了。
如有必要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也一定会提枪上阵,奋勇杀敌。
为了战争的最终胜利,所有人义无反顾,愿为元帅充当马前卒。
一般冷兵器时期,军队阵亡率超过10,作战体系就会崩溃。
能在阵亡率20还能保持纪律性,已经称得上是精锐之师。
而达到30阵亡率还能作战,甚至可以在青史留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兵团。
但是。
希德勒攻占雷根斯堡,战死率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