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救济粮的领取,不过每天只有半杯牛奶,小块面包和不足50g的熏肉。
可别小看这些分量,能在当下的时局吃到肉,哪怕是和平年代都不敢想象。
这对陆泽的财政负担也是极大的,不得已花费大价钱让鲍尔派人从外州走私精酿啤酒和肉类食品,以此来保证居民的营养和幸福度。
每天单单是粮食的损耗都是天文数字。
不过他并不心疼。
先前在里莱热昂村的经济政策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在短时间内开辟了大块市场积累了雄厚的财富,已经派人传呼布莱克紧急运输一批物资过来…
不过运输很困难,受到层层剥削后,最终抵达的物资不足两成。
眼见第一阶段的放粮结束,第二阶段的救灾开始了。
工人党成员举起长条的红色横幅张贴在大街小巷。
其上是各种职业的招募要求和报酬。
“我们需要专业的医生和护工…其家属可以优先享用战时医疗,如符合要求请尽快到这里来报名!”
“需要五十名会织布的女工或学徒,织过毛衣和围巾就行,可以为家属免费领取一套合身衣物…必须心细手巧!”
“后勤部招募二十名青年,军中伙食标准,负责填装弹药和物资运输!”
“无义务征兵号召,享受全日制的免费伙食!”
几乎是同一时刻,无数的工作机会涌入居民的目光,许多人无疑愣住了。
什么时候,一份工作竟然这么…唾手可得?
这当然是出自陆泽的手笔。
德意志经济体系崩塌,最稳妥的薪酬方式就是以物换物,用实际的物资换取廉价劳动力。
可以是衣物,可以是药物,也可以是食物。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不要对身处困境的人提供精神上的援助,那样只是满足个人同情心的最低效的方法。
陆泽要拿出实际利益告诉人们,我可以带领你们走下去,哪怕是在战争,我所承诺的,都将付诸实际!
这是最直接高效的笼络民心的办法。
居民们经过短暂的沉默后,爆发出剧烈的骚乱涌向横幅处。
每日的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