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回到王府,晋王只觉得心累得很,他坐在书房圈椅上,闭目养神了片刻,面上带着些许愁容。
如何向水柔说明子嗣问题呢?晋王一时有些头疼。
母妃说的话并没有错,甚至没有夸大其词,身为皇帝最宠爱的儿子,除了拥有德妃这个宠妃母亲外,便是晋王从小到大自己优秀的结果。
一众兄弟各个优秀,而晋王无疑是最优秀的那一个。皇帝对晋王的偏爱所有人都看在眼里,诸多兄弟对此怀恨在心或失落嫉妒,可唯有晋王明白,比起皇帝的赏识,皇帝不经意散发出来的忌惮更加令人心惊。
身为垂垂老去的帝皇,看着青涩的儿子们一步步蜕变为勇猛的虎豹,变成人人称赞的君子与天才时,短暂的欣赏与宽慰只是一时的,随即便是迅速将其取而代之的忌惮与淡淡的杀意。
卧睡之榻岂容他人鼾睡?更何况临帝自十三岁时就临朝称帝,没有人能比得过他对权势与地位的了解与欲望。
晋王尤其受临帝怀疑。
这一点,晋王在十七岁时便隐隐有所感觉。那时他身为临国使臣,奉命接回邻国投降后为了表示和平而送给临国和亲的公主。
邻国虽败,气势却很嚣张,甚至还提出只有赢过他们国家三局才有资格接走公主的妄言。身为天朝大国,面对战败国的狂妄之词,临帝非但不能发怒,反而要为了让其他国家心悦诚服,甘愿与临国建立邦交而不得不忍耐,用温和的态度应下了战败国的提议。
深知父皇心思的少年晋王为了让临帝开怀,主动领命接受了与战败国武士比武三场的提议。玄衣少年高束马尾,一柄长枪划破云霄,俊美桀骜的脸上满是对武士的不屑与对邻国国君小心思的嘲讽,以势不可挡之势连破三局,一举打败了三位被称为神迹的勇士,狠狠打了邻国的脸面。
这一事迹传遍大陆,随之而来的便是邻国国君亲自到访大临,主动提出成为大临附属国的消息,一时间诸国皆惊。
大临威名传遍大陆,而与其一同传播开来的,便是十七岁的少年晋王。
晋王记得很清楚,那日父皇龙颜大悦,不顾规矩将他召入皇宫,为他举办庆功宴。甚至在他醉酒后给了他一份莫大的殊荣——让他留在了皇帝寝宫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