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相似经历,正职被降为副职的,还有赵文太。
不过,赵文太心态调整得很快,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
此时,在工具车间主任办公室里,房大元与赵文太正在商讨成立班组的相关事宜。
赵文太向房大元介绍道:“目前车间处于半停产状态,班组设置还不完善,人员也存在缺口。据我所知,原单位设有四个班组。”
房大元曾在保东的工具车间工作过,后调入生产科,对保东工具车间的人员构成和班组设置了如指掌。
他回应道:“我清楚这些情况。虽然搬过来的人员确实不够,但今年新入职以及调过来的人员也不少,其中还有原老厂工具车间的人。我算了一下,只要合理安排,完全能够按照老厂的模式进行班组设置。”经过一番深入协商,并报工厂批准后,工具车间的人员及机构设置确定如下:车工组19人;钳工组23人;铣工组21人;磨工组20人;制齿组10人;热处理组13人;下料组5人;机修组8人;自制(外购)工具组6人。除了生产班组,还配备了计划、调度、核算会计、保密员兼统计员各1名,技术员3名。
班组人员配置完成后,为了快速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房大元和赵文太积极策划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名师带高徒”,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年轻职工结成对子,手把手传授技艺;
“技术表演赛”,为职工提供展示技能的舞台,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
“优质高产赛”,鼓励职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活动成效显着,不仅提升了青年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也有力地促进了车间的整体发展。
工具车间新入职的员工较多,年轻人思想活跃,充满朝气。
赵文太充分发挥团支部的作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青年活动,像充满活力的登山比赛,紧张激烈的拔河比赛,还有精彩纷呈的歌舞比赛。
工具车间逐渐成为了青年活动的中心。
一到业余时间,各单位的青年们都自发地来到这里参加活动。
工会也十分认可工具车间的青年工作,将其列入工作基地。
由于在青年工作方面成绩突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