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裴同国回到车间连夜赶制家具。
夜里的三线,为了迎接领导视察,大家挑灯夜战。
军工战士们“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在木工班组和招待所建设场地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春雨回到后勤办公室,打电话找来总务组长,两人连夜准备招待所所需的被褥、暖壶、脸盆等物品。
室内上下水安装完成后,工人们开始给墙面刷大白,给门窗刷油漆,一切都在快速而有序地进行着。
早上,周山和吴权上学时,看到单身楼多了个院墙,便拐个弯跑了过去。到学校后,周山看到李风顺,赶忙告诉他单身楼建了个围墙。
李风顺撇撇嘴说:“什么建了个围墙,是建了个招待所。”
“什么是招待所?”周山好奇地问。
“什么都不懂,不跟你说了。”李风顺有些不屑地回答。
周山一下子像被泼了冷水,兴奋的心情瞬间没了,蔫了一整天。
临放学时,刘远胜跑过来告诉他们山上有杏,周山便和大家一起上了山。
半山坡的杏树没结多少杏,他们只好继续往上走。
到了石嘴岩附近,十几棵山杏树出现在眼前,树上的杏很多,但都又青又硬。
周山摘了一个咬了一口,又硬又脆,酸中还带着涩。
周山去年吃过家杏,家杏是软的,比山杏大,还有点红黄色,酸中带甜。
他说:“还是家杏好吃!”
刘远胜说:“山杏虽然没家杏好吃,但不要钱。”
吴权接过话茬:“对,不要钱。我老姨说过,一分钱一分货,这不要钱的也就只能是这样的货色了。”
他们一边吃一边摘,低枝上的杏很快就少了。
周山爬上树,一边摘杏一边大声喊:“黄杏酸中甜,青杏苦中酸!”
很快,大家的书包就装满了,于是下山回家。
周山回到家时已经很晚了,妈妈有些着急,举起笤帚疙瘩。
周山急忙说:“我给你们摘杏去了。”
妈妈举起的笤帚疙瘩放了下来,周山把书包往炕上一倒,山杏、书本、笔都滚落出来。
大家吃着山杏,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