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家义、包尔富带着两家人抵达办事处大院时,心中满是“到家了”的踏实感。
他们坐火车、转客车赶来,手里仅拎着些随身物品,大部分家当都通过铁路货运发往此处。
一到办事处,两家人只觉一身轻松,接下来便只剩休息和等待。
任家义的妻子从包裹里拿出干粮,一家人就着清甜的井水,匆匆吃了下车后的第一顿饭。
填饱肚子后,任家义累得直接躺到炕上,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任家义是从徐州老家当兵出来的,出身农村的他是家里老大,下面弟弟妹妹七人,人多,家里生活艰难。
十四岁,任家义到城里铸造厂做临时工。厂长是他的远房大爷,大爷当过八路,人好,看他工作不怕苦累,让他学徒,成了一名焊工。
十七岁那年,家里给他订亲。
十八岁那年,大爷让他填写参军志愿书,他便以大爷家孩子的身份应征入伍,奔赴中苏边境。
在部队的第二年,他回家探亲,就在那段时间里,他成了亲。
回部队不久,珍宝岛战役打响。
他没有听到枪声,但也是参战单位人员。
1970年秋天转业时,他的远房大爷让他找大爷的战友(一企业副厂长),他入了厂,成为了有供应粮城市户口的人。
居于大城市、大企业的他还在幻想时,爸妈省下两顿饭,买了火车票,让弟弟、妻女来到城里找他。
一个人挣钱,四口人怎么生活?
好在,那位副厂长给他出了主意,让他跟着来到小三线。
副厂长到三线成了一把手,帮他将妻女、弟弟的户口,落到他的非农户口本上,一家人终是有了供应粮。
弟弟干过木匠,领导便安排弟弟到修建科干了临时工。
一把手到他家喝酒时说了,等咱们建起来,有了生产项目时,就会有招工指标,到时候都能上班。
由于资金困难,小三线基建开展得不理想,招工指标未下来,却得到了下马回城通知。
很多人乐,他却苦得嘴都张不开。
领导知道他的难,经过研究,让他与几名同志先留下看护厂房、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