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府邸的造景就是不一般。
明明地处西北,却有推窗可见江南的雅韵,水池,荷叶,红锦……
真是把对景、框景、借景、障景用到了极致。
茹让见余令在打量着窗景,笑道: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无用之大用?”
茹让一惊,忍不住道:“令哥也爱读《道德经》?”
余令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房子之所以能成为房子,不是因为有了四堵墙,而是因为墙上有了窗。
这是苏怀瑾讲得,余令觉得很有道理。
“读了一点点,读不懂!”
茹让笑了,压低嗓门道:“其实我也读不懂,但这些都是我叔父硬让我读的,其实我不爱读书。”
见余令不怎么爱说话,茹让又说道:
“我的叔父你见过,就是朱县令,我启蒙、入学、求学其实都是他教的,就连做人的道理都是他教的!”
余令闻言一愣,不解道:
“你家大人?”
茹让拍了拍胸口,颇为自豪道:
“大人,不算我出嫁的三个姐姐,我现在就是我家的大人,这个家我最大了,不对,我和我妹子是这个家的大人。”
余令望着自豪的茹让,不知为何却莫名的有些心酸。
十三四岁的孩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问题是他家还这么大。
余令由衷的竖起了大拇指,夸赞道:“厉害!”
茹让笑了笑,给余令冲了一杯茶。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忍不住低声喃喃道:
“末流家族了,已经是末流家族了!”
说到家族,余令又忍不住想起了苏怀瑾。
他说他家是三流家族,不算外面的,就算家里的仆役,家族里的生意,他老爹得负责近千号人的吃喝拉撒。
后世的影视给余令了一个错觉,让余令觉得一个大家其实就是那百十号人。
等在苏家做了几次客后……
余令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那百十多号人是心腹,是亲眷,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