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子考场,他喜欢年轻的学子。
他觉得这才是大明未来的希望,他最不喜欢那些年纪大了……
所以,这么多年,这年纪大的还在冲击童子试考生的卷子他一概不看。
当朱县令巡视完考场,余令已经默写完毕。
如今的余令正在写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
“长安金风至,乾坤换物华,寒蝉鸣碧树,霜叶点丹霞,篱菊香初透,汀芦雪欲斜,登高舒望眼,骋意到天涯……”
此刻的朱县令已经绕了回来,悄然站在余令身后,望着余令的诗词,他忍不住露出了笑脸。
“华,霞,斜,涯……对韵,不错,不错”
朱县令满意极了,诗词虽无韵味,但却也不直白。
这个年纪能写出这些已经很难得,足见真才实学。
朱县令走了,余令看着卷子上的墨迹干了,也举起手交卷了。
诗词好不好余令不知道,文科的东西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就看阅卷老师喜不喜欢了。
余令第一个来,也是第一个走。
卷子被收走了,朱县令转了一圈后也走了。
考场里剩下的二百多人他不想看了。
他刚扫了一眼,没有比余令写的更好的。
望着县令把余令考生的卷子带走,艾主薄笑了,他赌对了。
自己长安县真的出了一个天才童子了。
见艾主薄笑了,其余四名保人也笑了。
他们虽然莫名其妙的成了保人,但却一直在偷偷的关注着余令。
这个考场里他最小,想不关注都难。
“案首?”
“嘘,先不说,县令走了,咱们去陪着县令喝茶吧!”
“对,喝茶,喝茶”
五个人笑了,伸手虚引,客气了一番,然后悄然从考场离开。
此刻的朱县令又打开了余令的试卷,他发现他小看了余令,余令的诗最后两句他很喜欢。
“节序如流水,浮生感岁嗟,何当澄宇净,心共片云遐。”
朱县令眯着眼,摇头晃脑喃喃道:
“节序如流水,浮生感岁嗟,嘿嘿,老三啊,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