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8月18日,南昌赣江畔的空气凝固如铅。自南京失守后,陈墨年率残部辗转至此,此刻正于赣江码头布设最后的电磁防线。他眉头微蹙,算筹第七次划过抗磁砂线圈,赣江水面骤然腾起蓝色雾障——铁锚堂仅存的电磁屏障,如同一幅半透明的古画,在硝烟中展开。远处滕王阁方向,李烈钧的卫队护送抗磁砂列车撤退,蒸汽火车的轰鸣与《赣江防御宣言》的油印机声交织,在晨雾中谱写出苍凉的交响。
「墨年!」李烈钧的副官攥住陈墨年沾染冷却液的袖口,语速急促,「南昌城门告破,李纯部磁导炮群正在校准干扰频率!」陈墨年望向示波器上紊乱的正弦波,七日前柏文蔚从皖北发来的急电浮现脑海:「赣皖共振节点全赖君」。他摸出怀表,表盖内侧嵌着半粒涡阳镇抗磁砂,边缘黏着南京下关码头的樱花木碎屑。
丑时初刻,赣江码头的抗磁砂仓库爆发出幽蓝强光。陈墨年被气浪掀翻在铁轨旁,视网膜上闪过南京「民生号」商船爆炸的残影——学徒阿林用身体挡住机枪时,鲜血激活的抗磁砂灰至今嵌在他的算筹刻纹里。三十名北洋军工兵推进樱花木粉磁导炮,炮管涂层与他腰间的「破」字筹产生共振——那是南京白鹭洲匠人以七衡图算理铸造的反制武器。「速将密信送交柏司令!」他将染着冷却液的《九章算术》塞入副官怀中。
当李纯部的磁导炮弹撕裂雾气时,陈墨年的算筹正在校准赣江底的共振矩阵。抗磁砂线圈发出蜂鸣,与南京秦淮河底的「忍」字算筹产生量子级共鸣。「算理如竹」他指尖的血珠落在算筹刻纹,激活老周预设的电磁谐波程序,「虽折不断」赣江水面爆发出蓝宝石般的辉光,三十里水域的抗磁砂同步震颤,将所有磁导炮弹的频率锚定在星洲学生测算的干扰陷阱——那是从樱花木年轮中破译的共振死穴。
李烈钧在赣江竹筏上目睹此景,怀表秒针突然停滞。他想起陈墨年抵昌时携带的铁箱,内装南京抗磁砂灰与星洲图谱残片,每粒砂都浸着长江水的记忆。副官递来染着冷却液的《九章算术》,书页间夹着南京木工老李的抗磁砂罗盘碎片:「他以身为信标,赣江已成南京七衡图的延伸。」
寅时正刻,南昌城陷的火光映红江面。李烈钧望向对岸抗磁竹林,七年前与柏文蔚在日本实验室用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