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需留《火耗明细图》,红笔标虚增,蓝笔标民生——就像匠人留的工号,一目了然。”
李煌记录时,注意到皇帝用“图”而非“账”,这是典型的现代管理思维。更让他吃惊的是,皇帝竟要求将火耗数据刻在县衙门口的石碑上,“让百姓都看得懂算盘”——这分明是后世的政务公开理念。
次日,汉阳府衙前,新立的“火耗清厘碑”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算学吏用朱砂在碑上画着柱状图:“这是前任知府的火耗银,二成五用在衙门,一成五进了腰包……”话未说完,人群中有人喊:“现在没火耗了,税银咋算?”
“按《民生税则》算!”陈阿福举着新制的青铜量斗出现,斗身刻着“数据房监造”的火漆印,“亩产十担以上的上田,税银一钱;中田八分……”他袖口的匠人徽记闪着光,“皇上说了,多收的粮,算学吏给你刻在田契上。”
嘉庆帝站在街角,看着百姓摸着石碑上的算学公式,忽然对林则徐说:“火耗不只是银子,是人心。”他指向远处正在绘制的“湖北民生热力图”,红色区域已开始褪色,“当百姓看见火耗变成养廉银,变成修桥铺路的砖石,算盘就成了他们的秤杆。”
黄昏,林则徐送来密报:“查出前任知府将火耗银半数存入和记钱庄,换得‘商股身契’。”嘉庆帝冷笑,展开和珅商业网络分布图,汉阳府的红点格外刺眼:“通知李煌,顺藤摸瓜,把这些‘隐身股’都算到数据房的账上——商人逐利没错,但要让他们知道,刀子比算盘更锋利。”
归程中,嘉庆帝摸着袖中准备的“财政公开条例”,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岁入岁出,逐月公示”。他知道,火耗清厘只是开始,当每一笔银子都在算筹上清晰可循,当每一级官员都明白“数据房的算珠比御史的弹劾更厉害”,大清的吏治,才真正开始透明。
雪早已化了,武昌的柳絮漫天飞舞。数据房的吏员们正在整理“火耗清厘成果表”,李煌看着“湖北赋税透明度提升三成”的记录,忽然想起皇帝在乾清宫说的话:“算筹不只是算钱,是算人心向背。”此刻,他终于明白,那些复杂的算学公式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帝王想要擦亮整个王朝的决心。
这一晚,汉阳府的百姓发现,县衙门口的石墙上多了幅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