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你去到七星市那边,用得上粮票呢?
这点钱财,在1987年来说,特别是对于一个新生来说,不能算特别多,但也绝不算少了。
李永恒把钞票和粮票重新放回兜里,然后咳嗽一声,一本正经地跟仨人自我介绍:“你们好。我叫李永恒,从鱼峰市的芝州县来的。你们呢?”
宿舍内的其他三人,开始轮流跟李永恒做自我介绍,互报了姓名。
一个矮墩壮实的叫杨勇华,一个斯斯文文的叫何文斌,还有一个流里流气的叫黄少军。
三人都分别跟李永恒简单自我介绍,他们分别来自哪个市的哪个县,年龄有多大。
通过聊天,李永恒“得知”三个新同学,年纪都比自己要大得多。最大的杨勇华,居然比自己大了4岁多!
所以,李永恒就顺理成章的分别叫他们老杨,老何,老黄。
三位舍友,也就不客气地把李永恒这个小弟弟叫“小李”。
这一切,也跟原版的经历差不多。
李永恒跟他们仨正聊得起劲,门外有个戴袖章的成年男子敲了敲门:“同学们,你们拿好自己的单子,跟我去后勤部领取蚊帐被子等生活用品。”
还没来校之前,李永恒和常大朱就从县里的招生办了解到,这所师范学校,给每一位新生准备了蚊帐和毯子、凉席、脸盆、胶桶、铝饭盒等生活用品。
到了冬天,还要发棉被。
除此之外,每个学生每个月,还有30斤的饭票补贴,以及12元的菜票补贴。
这个做法,在1987年来说,算是非常难得的举措。因为到了第二年的1988年,以上那些补助,全部取消了。
李永恒这批学生,刚好赶上最后一届的补助,实属万幸中的万幸!
3105宿舍的四个新生,跟着其他宿舍的一大帮新生,手里拿着各自的表格,兴冲冲地来到学校的后勤部。
后勤部那里人头攒动,已经有好多新生在排队领取生活用品。
李永恒记得很清楚,在后勤部的隔壁,有一间校内小卖部。他特意看了看隔壁,果然有一间小卖部。
有一件紧迫的事,在他的脑中冒了出来。他快步进到小卖部里,掏钱买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