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过了陆军总院直接向前线部队发出指令等于就是把军事大臣的脸放在了他们屁股下面。
前线的三名师长对此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两位爷虽然不应该指挥他们,但他们却是绝对不能得罪的。
一封封的催促信是他们明面上的手段,物质的供应紧张就是他们私底下的动作。
三位师长相信如果时间再拖下去,他们还能不能领到将就够用的补给都是个问题。
所以三人在之前就商量着,上面催得紧就做个样子给他们看。
一点点地往前磨,一点点地整合部队。每天只是慢慢地走,但每天都完成了他们催促的内容。
这种磨洋工的应对方法虽然老套,但是却十分有效。
然而上面的两位老爷们也不是傻子,前线的这三个将军在这方面实在是太稚嫩了一些。
这种手段玩得最多的就是他们政务院和财政院的人,两位大臣哪能不知道他们三人打的什么主意。
很快最新的命令就下来了,让他们务必前往艾森海因集结,并利用那里天然的地形优势防御住敌人可能的进攻。
内务大臣和财政大臣自认为已经从军事的角度为前线的将士们考虑好了。
艾森海因这地方距离格林尼亚有一段距离,敌人要想进攻过来中途肯定要花不少时间,这点时间足够城里的部队做出应对。
而且这座城市周边全是易守难攻的地形,帝国军完全可以在这里设置一道道防线不断阻击敌人。
最后这里也是北部铁路的主干道之一,后勤补给完全可以用铁路来运输。
当然,最后面这一点才是两位大臣如此安排的关键所在。
因为单一的铁路线供给意味着这三个师的后勤供给全由他们两个部门说了算,到时候拿捏起来肯定比现在方便得多。
可以说比起玩小心思,这帮人才是专业的。
但他们自认为考虑周全的举动在前线的三位师长看来完全就是奔着要他们的命去的。
不管艾森海因这座城市有着多少优点,两位大臣的通讯信中对其美化了不少,但这座城却有着一个避无可避的致命缺陷。
那就是城市面积太过狭小了!
三个满编师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