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若将来徐州不幸与其对上,周旋的空间,或许比面对袁绍更大一些。当然,这只是最坏的打算。
所以,权衡再三,让曹操赢得官渡之战,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对峙,使得北方暂时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为我徐州赢得至少数年的战略缓冲期,这才是最符合徐州长远利益的选择。
决定已下,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如何”去做。
这情报,绝不能以我陆昭的名义送出,更不能留下任何指向徐州、指向玄镜台的蛛丝马迹。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免曹操日后的猜忌与警惕,更是为了保护玄镜台这个我耗费无数心血建立起来的情报网络。一旦暴露,玄镜台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引来灭顶之灾。曹操帐下能人异士众多,郭嘉、荀攸之流皆是智谋深邃之辈,一旦被他们顺藤摸瓜,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传递情报的方式,必须做到极致的隐秘、间接,要“去痕留白”。
何谓“去痕留白”?
痕,是来源的痕迹,是我陆昭,是徐州,是玄镜台。这痕迹,必须彻底抹去,如同从未存在过。
白,是空白,是信息的来源之处留下的一片模糊不清的空白地带。我要让曹操得到这份情报,但要让他相信,这是他自己的情报系统、他帐下谋士的洞察力、甚至是上天眷顾的“偶然”或“运气”所带来的结果。他可以猜测来源,但他永远无法证实。这片空白,将成为一道天然的屏障,隔开徐州与这份天大的功劳(或者说是未来的祸根)。
直接派遣密使?不可。风险太大,一旦被擒,严刑拷打之下,难保不出纰漏。即便密使忠诚,其身份、路线也可能被追溯。
利用已知潜伏在曹营的棋子?亦不可。轻易动用这些深藏的棋子,等于暴露底牌,为了一时之利而牺牲长远布局,非智者所为。
那么,只能设计一场“意外”。
我需要创造一个情境,让这份关于乌巢和许攸的情报,看起来像是曹操方面通过其他合理途径——比如,截获了袁绍内部传递的消息,或是其派遣的斥候、细作偶然探得,甚至是通过对袁军俘虏的审讯、对逃兵的盘查中,零碎拼凑出来的。
这需要极其精巧的设计。
首先,情报的载体不能是完整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