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其来源,届时我该如何解释?难道要将玄镜台和盘托出?这无异于自掘坟墓。即便玄德公守口如瓶,但未来若局势变化,这份“功劳”会不会成为别人攻讦我的把柄?人性之复杂,尤其是在权力斗争中,我不敢有丝毫的侥幸。
如果选择直接献于曹操,风险更是难以估量。曹操生性多疑,这是天下公认的事实。我一个身在刘备阵营的人,突然送上如此一份足以扭转乾坤的大礼,他会怎么想?他首先会怀疑情报的真伪,其次会怀疑我的动机。即便最终证明情报为真,他也绝不会完全信任我这个“叛主”之人。或许会给予我一些表面的奖赏,但暗地里必然会对我严加防范,甚至可能将玄镜台连根拔起,收为己用,或者干脆除掉我这个潜在的威胁。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和玄镜台的未来,寄托在曹操的“恩赐”和“信任”上,无异于与虎谋皮,愚蠢至极。我陆昭,绝不做任人宰割的鱼肉。
因此,无论最终如何操作,都必须保证玄镜台的绝对隐秘。这份情报的传递,必须经过精心设计,不能留下任何指向我或玄镜台的痕迹。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情报出现在它应该出现的地方,发挥它应该发挥的作用,但谁也不知道这阵“细雨”来自何方。
基于前两个原则,第三个原则也逐渐清晰:必须为我自己,也为徐州,争取最有利的战略态势,保留未来的可能性和选择权。
我陆昭辅佐玄德公,固然有感于他的仁德和知遇之恩,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这乱世之中,寻找一个可以实现自己抱负的平台,以及一个相对可靠的盟友。然而,将所有的宝都押在玄德公身上,并非明智之举。玄德公的仁义是他的立身之本,但也可能成为他的致命弱点。未来的路还很长,变数太多。我需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为自己,也为徐州这片土地和百姓,留下更多的选择。
这份情报,如果运用得当,不仅仅是削弱袁绍那么简单。它还可以成为我与曹操之间建立某种微妙联系的“投名状”,一种不显山不露水的联系。如果操作得好,我可以在不暴露自身、不背叛玄德公(至少在明面上)的前提下,让曹操“知道”有我这么一个“有价值”的人存在。这份价值,不在于简单的投靠,而在于一种潜在的合作可能,或者说,一种让他不敢轻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