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必须迅速、果断,一击得手后,要能像风一样消失,不留任何痕迹。
我需要一个地方,一个完美的舞台,来上演这场决定战局走向的“捕蛇”大戏。这个地方,必须满足几个苛刻的条件:
其一,地形复杂,利于隐蔽设伏。最好有密林、丘陵、或者废弃的建筑作为掩护。 其二,人烟稀少,远离官道主路,最大限度减少目击者和潜在干预。 其三,必须是目标南下的必经之路,或者极大概率会选择的路径。 其四,便于我方人员快速部署和安全撤离,最好有不止一条撤退路线。
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划过一片片区域。汝南南部的丘陵地带?过于开阔。溳水沿岸的渡口?可能有刘表的暗哨。几处废弃的坞堡?目标警惕性极高,对此类地点必然会加强侦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每一次信鸽的扑翼声都仿佛敲打在我的心弦上。石秀还在等着我的决断,他和他手下的兄弟们,正在用生命和智慧,为我们争取这宝贵的决策时间。
终于,我的目光定格在地图上的一个点。
“伏龙岭。”
我低声念出这个名字。
那是一片位于豫州新息县东南,紧邻义阳郡边界的低矮山岭区域。地图上显示,这里山势并不算高耸,但林木茂密,沟壑纵横,一条偏僻的古道蜿蜒穿行其间。这条古道,曾是连接汝南与江夏的旧路,如今因新驿道的开通而日渐荒废,寻常商旅早已不走此线。但对于想要避人耳目、快速潜入荆州的密使而言,这无疑是一条“捷径”。
更重要的是,根据石秀的最新情报,目标似乎有意避开溳水西岸逐渐增多的村镇,正有向东南方向,也就是伏龙岭方向靠拢的迹象。他显然也意识到了接近边界的风险,企图选择更隐秘的路线。
“就是这里了。”我几乎是没有任何犹豫地做出了决定。
伏龙岭的地形,完美符合我的要求。茂密的森林是天然的屏障,可以轻易隐藏石秀的“猎隼”小队。蜿蜒曲折的古道,有多处适合设伏的隘口和转角。山岭虽不高,却也提供了足够的观察视野和战术高地。最关键的是,此地人迹罕至,一旦动手,声音很难传出。而岭后,有多条隐秘小径可以通往不同的方向,部分甚至可以连接到我们预先布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