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57章 若即若离:后续的“偶遇”与试探(2/3)
  这是一个结合了当下徐州部分困境(人心未完全稳固,部分将领可能存在的骄气)的实际问题,也是对兵法理论在复杂现实中应用的追问。我没有署名,写完便将书卷放回原处,离开了崇文馆。我不知道他是否会回来看到,也不知道他会作何反应。这只是一次试探,一次隔空的、无声的问询。

    第二次“偶遇”,则是在几天后的州府公告栏附近。新一批屯田和水利工程的规划图纸与招募民夫的告示刚刚张贴出来,引来了不少民众围观议论。我正好巡视经过,想听听民间的反应。就在人群边缘,我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负手而立,并未挤在最前面,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些图纸和文字,目光深邃,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他没有像旁人那样议论纷纷,也没有表露出明显的情绪。当有吏员上前向围观者解释政策时,他会侧耳倾听,偶尔微微点头,像是在印证自己的判断。

    这次,我离他更近了一些,大概只有十余步的距离。他似乎也察觉到了我的存在,目光不经意间与我对上。这一次,他没有立刻移开视线,而是平静地看了我一眼,眼神中带着一种审视,一种淡淡的疏离,还有一丝难以言喻的了然。仿佛在说:“我知道你在这里,我也知道你在观察我。”

    他没有行礼,没有言语,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然后便从容地转身,融入了市井的人流之中,很快消失不见。

    他的反应,证实了我的猜测:他早已察觉到了我的关注。但他选择保持距离,不主动接近,也不刻意回避,这种若即若离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高明的姿态。

    又过了几日,我再次来到崇文馆。心中记挂着上次留下的批注,我径直走向那卷《孙子兵法》。拿起书卷,翻到《谋攻篇》,我上次写下批注的地方,赫然多了一行同样细小的字迹,笔锋清隽,却透着一股锐气:

    “强敌在外,心患在内。欲求胜,先固本:聚人心,明赏罚,整军纪。城坚非恃,人和为本。待时而动,或可寻隙。若天时不允,人和不济,纵智者亦难为无米之炊。‘知’者,审时度势,知可为与不可为也。”

    没有直接回答“胜”字何求,却点出了核心在于“固本”与“待时”,并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最后归结到“知”的根本在于审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