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244章 希望之光:徐州声望日隆(1/4)
    地点:徐州各地 \/ 下邳城

    时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 春末夏初

    我站在州牧府后院的静室窗前,感受着建安二年的初夏暖风。这风,终于吹散了徐州上空盘桓了太久的最后一丝硝烟气息,带来泥土和新生草木的芬芳。距离那场几乎将下邳夷为平地的围城战,已经过去了一年有余。回想当初,曹孟德大军压境,黑云压城,连玄德公都一度面露绝望,又有谁能想到,我们竟能在这绝境中觅得生机,甚至反过来逼退了那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

    那一场豪赌,现在想来依旧心有余悸。我所布下的,不仅仅是依托坚固城防的对阵,更是对人心、对天时、对曹操本人性格弱点的精准算计。玄镜台的情报网在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散布疑兵消息,扰乱曹军判断,我甚至利用了当地的水文和当时突变的天气制造了洪水。最终,水淹曹操大军,让其不得不撤退。这一仗,保全了徐州,也意外地将我和玄德公推到了风口浪尖——“仁德之主”与“鬼才军师”的名号,伴随着各种或离奇或夸张的演绎,迅速传遍了中原。

    虚名固然可以带来一时的声望,但乱世之中,唯有真正的实力和民心所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战后的徐州,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我深知,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于是,在我的主导和规划下,在糜竺、孙乾、简雍等同僚的鼎力支持与高效执行下,一系列旨在恢复民生、稳定秩序的政令,如春雨般迅速洒向这片干涸的土地。

    安民,是重中之重。对于那些在战火中失去家园、流离失所的百姓,我下令在各县设立粥棚,确保他们有基本的口粮;同时,府库调拨出仅有的种子和一批修复的农具,分发下去,鼓励垦荒;大幅减免本年度的赋税,让百姓能喘口气。此外,我提出“以工代赈”的方案,组织青壮修复被战火损毁的城墙、官道和水利设施。这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生计问题,也为徐州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基础。玄镜台的部分力量,也从对外侦察转向对内维稳,配合地方官府,严厉打击那些趁火打劫、为祸乡里的盗匪流寇。效果是显着的,我收到的各地汇报显示,境内的治安状况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曾经荒芜的田野上,重新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绿意和弯腰劳作的身影;曾经死寂的村落里,傍晚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