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力量迅速扩大。
隐蔽性与距离: 掘堤点不能离曹营太近(容易被发现),也不能太远(洪水威力会衰减)。同时,周边地形必须便于我方人员隐蔽接近和快速撤离。
我拿着炭笔,在地图上反复比对、演算、排除。结合玄镜台传回的最新地形勘察报告,最终,我将目光锁定在了距离下邳城上游约十五里处,泗水一个向南凸出的河湾内侧。那里地势略高,正对曹军大营所在的那片洼地,且有一段年代较久的土堤,据报近期因为雨水浸泡,已经出现了部分塌陷的迹象!更重要的是,那里芦苇丛生,林木茂密,便于我方人员隐蔽行动!
其次,是掘堤规模和深度的计算。
这直接关系到洪水的流量和威力。掘口太小,则水流不足,难以造成有效杀伤;掘口太大,则洪水可能失控,殃及自身或下游。
我需要根据当前的河流水位、估算的流速、河床宽度、以及河堤的土质结构,运用我所掌握的(极其简化的)流体力学和工程学知识,进行反复的估算和推演。
我甚至在沙盘上,用泥土堆砌出简易的河堤模型,模拟不同大小的缺口在不同水压下的溃堤速度和出水量。虽然极其粗糙,但也能为我的计算提供一些直观的参考。
最终,我确定了一个相对“安全”且有效的掘口尺寸范围——宽度约三丈,深度则需根据实时水位,挖至接近或略低于河床底部! 这样既能保证瞬间释放出足够的水量,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水流自身的冲刷力来扩大缺口,形成持续的洪峰!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是对掘堤时机的精准把握!
这完全取决于天时!
我密切关注着玄镜台每隔半个时辰传递回来的关于降雨量和泗水水位的最新数据。根据我的计算和对本地气候的了解(结合了蔡琰姑娘提供的部分历代气象记录),未来两到三天内,很可能还会有一场更大的降雨!
我必须抓住这场大雨过后、泗水水位达到最高峰值、且洪水即将开始自然下泄的那个临界点动手!
这个时间窗口极其短暂,可能只有短短几个时辰!
早了,水位不够,威力不足。
晚了,洪水可能已经开始回落,或者曹军可能已经察觉到危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