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 第163章 技术革新:改良农具与推广新法(2/3)
时,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那些参与屯田的士兵和百姓,都发出了惊叹和欢呼!其效率,比传统的人力撒播或旧式耧车,提高了数倍不止!

    我的第二个着力点,是推广更科学的耕作方法。

    我注意到,徐州地区的耕作方式大多还比较粗放,土地利用率不高,抗灾能力也较弱。我决定,向参与屯田的军民,大力推广两种在历史上被证明行之有效的耕作方法:

    代田法: 这是一种西汉时期就已出现的耕作技术,核心是在田地里开沟作垄,将作物种在沟里,将垄上的土覆盖到沟里,既能保墒抗旱,又能集中施肥,便于管理。虽然并非我的“发明”,但此法在民间并未完全普及,且具体操作细节上仍有改进空间。我亲自编写了简单易懂的图文小册子(利用玄镜台的力量进行少量印刷或抄写),并派遣懂农事的官员或经验丰富的老农,深入各个屯田点,手把手地进行指导和推广。

    区种法: 这是一种更精密的耕作技术,强调在小方块(区)内进行精耕细作、合理密植、并加强水肥管理。对于一些新开垦的、地力较差的土地,或者用于培育良种的试验田,我鼓励采用此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我还强调了其他一些“小”细节,但在我看来同样重要:

    选种与育苗: 鼓励屯户挑选颗粒饱满、抗性强的优良种子,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浸种、催芽处理,以提高发芽率。

    合理施肥: 改变过去“靠天吃饭”、“地力耗尽”的观念,推广积攒农家肥(人畜粪便、草木灰、河泥等)并合理施用于田地的方法。

    兴修小型水利: 在每个屯田区,都规划修建一些简易的灌溉沟渠、储水陂塘,尽可能地利用好徐州丰富的水系资源,增强抗旱涝能力。这需要官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组织。

    这些技术革新和新法的推广,并非一蹴而就。

    许多士兵和百姓,习惯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对这些“新玩意儿”心存疑虑,甚至有所抵触。一些负责推广的官吏,也可能因为自身知识不足或惰性而敷衍了事。

    我必须拿出极大的耐心和决心,一方面,通过示范(建立试验田,用实实在在的增产效果来说话)、奖励(对采用新技术的屯户给予额外的粮食物资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