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而慌乱或动怒。
我知道,张飞的质疑,并非完全是针对我个人,而是代表了武将集团普遍存在的、对文官(尤其是那些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的谋士)的天然警惕和实用主义思维。
我必须正面回应他的质疑,并且要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让他(以及同样抱有类似想法的关羽)明白我的价值。
我站起身,先是对着张飞恭敬地拱了拱手,然后才不卑不亢地说道:“三将军勇冠三军,威震华夏,实乃国之栋梁,亦是玄德公扫平天下之最大依仗,陆某素来敬佩万分!”
我先是肯定了他的勇武和重要性,稍稍满足了一下他的自尊心。
随即,我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郑重起来:“然将军所言,陆某却不敢苟同。兵者,诚然是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关将军、张将军之勇武,天下谁人不知?有二位将军在,徐州自可安如磐石。但是……”
我加重了语气,目光迎向张飞那依旧带着怀疑的眼神:“强兵劲旅,非凭空而来,亦非朝夕可成!”
“试问将军,士兵冲锋陷阵,所需粮草从何而来?若无屯田积粟,百姓流离,府库空虚,纵有百万雄兵,亦不免饿殍遍野,不战自溃!”
“再问将军,打造精良兵器铠甲,修筑坚固城池壁垒,所需钱粮、铁料、木材又从何而来?若无开源节流,整顿经济,发展工商,我等拿什么来武装军队,巩固城防?”
“三问将军,两军交战,情报几何?敌军虚实、粮道要冲、人心向背……若无细作刺探,谋士分析,将军纵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岂能百战不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四问将军,大军出征,后方如何?若吏治不清,百姓离心,后方不稳,则前方将士如何能安心作战?后院起火,前线必败无疑!”
我一连四个反问,层层递进,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掷地有声。
我没有直接反驳张飞的“武力至上论”,而是从粮草、军备、情报、内政这四个与军事行动息息相关的角度,阐述了内政治理和战略谋划对于支撑强大武力的极端重要性!
“故此,”我最后总结道,“屯田、经改、吏治、情报,看似迂缓,实则乃强军之本,立国之基! 内政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