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了徐州本土士族(尤其是陈氏父子)的大致态度后,我深知,要想顺利见到刘备,并为自己争取一个有利的开局,一个有分量的引荐人至关重要。
而在众多可能的人选中,那位富甲一方、且旗帜鲜明地支持刘备的东海大商——糜竺,糜子仲,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相比于陈氏父子那种可能更看重家世门第、对“外来者”心存提防的传统士族,糜竺出身商贾世家,为人据说更为“雍容大方,敦厚纯诚”,或许更容易接受我这个“寒门”出身、却身怀“奇货”(知识与才能)的人。
更重要的是,他是刘备最早、也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他的引荐,在刘备面前的分量,自然非同一般。
如何接触并获得糜竺的认可,成为了我计划中的关键一步。
直接上门自荐?
太过唐突,也容易显得急功近利。
我需要一个更自然、更能展现我独特价值的契机。
我将目光投向了徐州当前的经济困境。饱经战乱之后,徐州虽然基础尚在,但物资流通不畅,货币体系混乱(不同时期、不同势力发行的货币杂乱不堪),商业活动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而这些,恰恰是我所擅长的领域!
我让石秀利用玄镜台初步建立的商业信息渠道(伪装成行商,与本地商铺接触),“无意”中向糜家的某个管事或合作伙伴,透露出“有一位从京城洛阳避难而来的年轻先生,精通算学,对经济民生有独到见解,尤其擅长处理混乱账目和规划物资流通”的信息。
同时,我还精心撰写了一份关于“整顿徐州货币体系,发行信用票据(或代金券)以促进商业流通”的简要策论(这借鉴了后世的一些金融思想,但用词会尽量贴合当前时代背景),通过那个管事,辗转送到了糜竺的手中。
我赌的就是糜竺作为一个大商人的敏锐嗅觉和对经济问题的重视!
这份既大胆又似乎切实可行的策论,必然会引起他的兴趣!
果然,不出我所料。几天后,我便收到了糜竺派人送来的请柬,邀请我前往他在下邳(我们此时已秘密潜入下邳附近)的府邸一叙。
糜竺的府邸,与陈氏那种世代簪缨的官宦府邸不同,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