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声宣读那份早已准备好的、声讨董卓滔天罪行的皇帝诏书。诏书中必然会历数董卓废立君主、残害忠良、荼毒百姓、祸乱朝纲等种种罪状,将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为此次“奉诏讨贼”正名。
论功行赏(初步): 诏书中可能还会包含对此次诛董有功人员的初步封赏,特别是对吕布,必定会许以高官厚禄(比如晋封温侯、假节钺、开府仪同三司等),以安抚和笼络这位手握兵权的关键人物。对黄琬、士孙瑞等人也会有所褒奖。
稳定朝局的姿态: 王允会发表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强调要“拨乱反正,重振朝纲”,安抚百官,表示将辅佐天子,恢复汉室威仪。他需要在这权力真空期,迅速展现出自己作为“中流砥柱”的形象,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场景三:可能的“政治作秀”
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威,争取民心,王允甚至可能还会进行一些“政治作秀”:
“审判”董卓尸身: 他可能会下令将董卓的尸体拖到闹市之中,进行象征性的“审判”,允许百姓唾骂、泄愤,以平息民怨。
诛杀董卓宗族及核心党羽: 他会下令迅速逮捕并处决董卓的宗族亲信(如董旻、董璜等),以及那些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核心党羽(李儒若未逃脱,必在此列),以儆效尤,并展示自己除恶务尽的决心。
开仓放粮?减免赋税?: 为了收买人心,他甚至可能象征性地宣布一些“仁政”措施,比如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或者暂时减免部分苛捐杂税(虽然以当时空虚的国库,这很难真正落实)。
这一切,都是王允这位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臣,所擅长的政治手腕。 他需要在这场巨大的权力洗牌之后,以最快的速度,用最有效的方式,将权力、道义和民心都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
我虽然身在局外,但能清晰地感受到,宫墙之内,一场没有硝烟的政治大戏正在上演。王允正在竭尽全力地扮演着“拨乱反正”的英雄角色。
然而,我的心中,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完全的轻松。王允的政治表演固然精彩,但他似乎……忽略了几个最致命的隐患:
数量庞大的凉州军该如何处置?
李傕、郭汜等手握重兵的军阀会甘心臣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