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
与此同时,我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易经八卦体系。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符号系统,对后世的道家、方术乃至兵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果太平道(或其背后的组织)想要创造一套足够隐秘且具有某种“法力”的密文系统,借鉴易经八卦的可能性极大。
我们再次审视令牌上的那些密文符号,尝试用八卦的视角去解读它们:
卦象对应: 我们更加系统地尝试将每一个密文符号与八卦的八个基本卦象(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进行匹配。
这次我们不再是随意猜测,而是结合符号的形态(如离卦中间断开,坎卦中间连上)、笔画数量(如乾卦三画全阳),甚至其可能蕴含的象征意义(如震为雷,巽为风)来进行更严格的对应。
六十四卦联想: 如果单个符号对应八卦,那么两个符号的组合,是否就对应着六十四卦?
我们尝试将令牌上的符号两两组合,查找其对应的六十四卦卦名和卦爻辞,看是否能组成有意义的语句或指示。
方位与五行: 八卦也与方位(东震、西兑、南离、北坎、东南巽、西南坤、西北乾、东北艮)和五行(乾兑金、坤艮土、震巽木、坎水、离火)相关联。
我们分析令牌上符号的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看是否暗合某种五行生克或方位布局的原理?
这或许能揭示其信息传递的内在逻辑。这个结合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极具启发性。
有时,我从数学角度发现的某个符号的特殊频率或位置规律,恰好能与蔡琰从道家符箓角度解读出的象征意义相吻合。
有时,蔡琰提出的某个符号可能对应特定卦象的猜想,经过我的数理逻辑验算(比如,假设它代表某个数字或方位,代入序列计算),发现竟然能让一段原本杂乱无章的序列呈现出某种周期性或对称性。
我们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那些密文的设计者斗智斗勇。
他们用道家的神秘外衣和易经的深邃哲理,为信息披上层层伪装;
而我们,则试图用逻辑的刻刀和知识的熔炉,将其层层剥离,还原其本来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