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数,每天的工作从救治伤员变成了协助清理战场、统计物资。虽然心中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庆幸,庆幸这场残酷的战争终于要画上句号,庆幸无数年轻的生命不用再消逝在异国他乡。
没过多久,吴成林和战友们踏上了归乡的旅程。依旧是那辆闷罐车,依旧是狭小昏暗的空间,但这一次,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谈论着回家后的打算,计划着如何重新开始生活。吴成林望着黑漆漆的车厢,心中感慨万千。
这段抗美援朝的经历,虽然短暂,却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撞击着他的灵魂。他见证了战争的残酷,也感受到了和平的珍贵。回到家乡后,吴成林很少提起这段经历,但每当夜深人静,那些战场上的画面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被这场战争永远地改变了,而他也将带着这份特殊的记忆,度过余生。
在万丰镇,我家亲属福祥老人那可是个有故事的主儿。不过,他的故事,带着点让人哭笑不得的意味,说起来,满是荒唐与唏嘘。
解放战争后期,局势还未完全稳定,部队到处征兵扩充力量。福祥老人当时年轻气盛,被村里号召入伍,本是件保家卫国的光荣事儿,可他却走上了一条令人匪夷所思的路。
部队开拔那天,别的新兵都热血沸腾,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保家卫国的决心,跟着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前进。可福祥呢,还有几个跟他一样的新兵,从一开始就打起了退堂鼓。他们心里害怕战争的残酷,一想到战场上枪林弹雨,随时可能丢了性命,就吓得双腿发软。于是,他们开始“泡蘑菇”。
每天,部队集合出发,他们就磨磨蹭蹭,假装收拾东西,等大部队都走得没影了,才慢悠悠地出发。没走几步,就找个理由停下,不是说脚疼,就是说肚子饿。一停下来,就不管不顾,躺在地上休息,吃喝拉撒全在原地解决。同行的老兵们苦口婆心地劝,连长也三番五次地批评教育,可他们就像铁了心一样,油盐不进。
行军途中,别人都在为了任务赶路,为了战斗做准备,他们几个却成了队伍里的“拖油瓶”。有一回,部队要急行军去支援前线,时间紧迫,可福祥他们还是照旧慢悠悠地晃荡。连长气得脸都红了,指着他们大骂:“你们几个孬种!国家需要你们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