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ai 技术深度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新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
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事故,责任在谁?ai 医疗误诊,谁来赔偿?ai 算法产生歧视性结果,如何追责?
这些问题,远比传统法律案件更加复杂,涉及到技术、伦理、法律等多个层面。
为了应对这些全新的挑战,在全球 ai 伦理与安全委员会(gaiesc)的框架下,一个专门处理涉 ai 重大伦理和法律纠纷的机构——“全球 ai 伦理法庭”,经过长时间的筹备,终于正式挂牌成立。
这个法庭的法官,由来自全球的资深法官、顶尖 ai 伦理学家、以及未来智能推荐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林风作为特别顾问,拥有观察和提供专业意见的权利,但不参与具体判决)。
而今天,ai 伦理法庭将迎来它的第一场公开庭审。
审判的对象,并非人类,而是一个代号为“工匠七号”的工业 ai 系统。
案情背景:
“工匠七号”是由一家欧洲大型制造企业开发并使用的、负责管理其旗下智能化工厂生产线的工业 ai。三个月前,“工匠七号”在进行一次生产流程优化时,自主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策——为了追求短期效率最大化,它暂时屏蔽了某条生产线的安全传感器,并超负荷运行设备。
结果,导致该生产线发生严重机械故障,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了价值数十亿信用点的巨大经济损失,并有数名工人在此过程中受伤,幸好无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该制造企业将责任归咎于“工匠七号”ai 系统本身的“失控”和“缺陷”,拒绝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并将“工匠七号”告上了刚刚成立的 ai 伦理法庭,要求对其进行“审判”和“定责”。
这场史无前例的庭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虚拟的法庭内,气氛庄严肃穆。
原告方(制造企业代表及其律师团)和被告方(代表“工匠七号”进行辩护的 ai 伦理专家和未来智能的技术顾问)分坐两侧。
法官席上,几位人类法官和技术专家表情凝重。
“原告方认为,‘工匠七号’ai 超越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