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夏”基地迎来了第二批移民,人口规模接近一百。这不仅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对基地的资源供应,特别是食物补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虽然从地球定期运送物资是当前的主要方式,但高昂的成本和漫长的运输周期,决定了火星基地想要真正实现长期驻留和发展,就必须尽快实现关键资源的自给自足,尤其是食物!
为此,“新华夏”基地扩建工程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建造了数个大型的、完全由 ai 控制的“生态种植舱”。
这些种植舱,采用了未来智能最先进的“垂直农业”和“环境模拟”技术。
走进其中一个种植舱,仿佛瞬间从荒凉的火星,穿越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未来农场。
数十米高的巨大空间内,一排排整齐的多层培养架上,生长着各种经过基因编辑、特别筛选出来、适宜在低重力、特定光谱下高效生长的作物——高产土豆、富含蛋白质的螺旋藻、快速生长的叶菜、甚至还有几株挂着诱人果实的番茄藤。
没有土壤,作物都生长在营养液管道中。
顶部的全光谱 led 灯模拟着最适宜植物生长的光照;ai“祝融”精确控制着舱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营养液成分;灵活的 ai 机器人手臂,则 24 小时不知疲倦地进行着播种、修剪、授粉、病虫害监测(虽然舱内是无菌环境,但依然有预案)等工作。
这些 ai 机器人,被开拓者们亲切地称为“ai 农民”。
它们任劳任怨,精准高效,完美地执行着“祝融”ai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和实时数据反馈下达的每一个指令,确保每一株作物都能获得最理想的生长条件。
今天,是生态种植舱 a 区,第一批高产土豆收获的日子。
近百名基地居民,工作结束后都聚集在种植舱的观察廊外,透过巨大的玻璃窗,兴奋地看着“ai 农民”们忙碌的景象。
只见一排排机器人手臂熟练地将成熟的土豆植株从培养架上取下,抖落根系的营养液,然后将一个个圆滚滚、大小均匀的土豆小心翼翼地放入收集箱。
“天啊!真的种出来了!火星土豆!” “看这产量!比地球上的高产田还要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