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网络上、甚至一些传统媒体上,开始集中出现大量质疑“ai教育”的文章和报道。
有的打着“专家”的旗号,声称“ai教学缺乏人情味,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的则捕风捉影,暗示“未来课堂过度收集学生数据,存在巨大隐私风险”;更有甚者,直接将矛头对准林风本人,炒作他“拒绝名校”、“口出狂言办大学”等旧闻,将其塑造成一个“不负责任”、“哗众取宠”的狂妄形象。
这些文章和报道,角度刁钻,语言煽动性强,背后显然有专业公关团队在操作,试图败坏未来智能和林风的声誉,动摇用户和投资者的信心。
其次是渠道封锁!
新启航、好学优等巨头,利用他们在教育界深耕多年的庞大资源和人脉,开始向各地的公立、私立学校施压。
一些原本对“智学星”和“未来课堂”表示出兴趣,甚至有意向引进合作的学校,突然变得态度暧昧,以各种理由推迟或取消了合作计划。
一些与这些巨头有合作关系的线下书店、教辅机构,也开始下架或减少“智学星”的推广物料。
他们试图通过切断未来智能的线下推广渠道和潜在的b端(面向学校)合作路径,来遏制其发展。
再次是价格战与模仿!
几大巨头,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己“ revaped(改进)”的在线教育平台。虽然核心技术仍停留在简单的录播课或题库阶段,与“未来课堂”的ai智能相去甚远,但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展开了疯狂的补贴和价格战!
“名师课程免费送!” “注册就送!” “价格低至一折!”
他们试图用最简单粗暴的价格手段,冲击“未来课堂”的付费用户体系,扰乱市场。同时,也开始像素级地模仿“未来课堂”的界面和部分非核心功能,企图鱼目混珠。
最后,还有来自监管层面的“软钉子”!
一些由这些巨头控制或影响的行业协会,开始向教育部、工信部等监管部门提交“建议”或“报告”,声称新兴的ai教育平台存在“监管空白”,需要“加强规范”,甚至要求对未来智能的相关资质进行“重新审查”。虽然不至于立刻让未来智能关门,但足以给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