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的“公司代表”,眼神中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
“小林总是吧?状元郎,久仰大名啊。”李副市长语气温和,但目光锐利,“听说你们公司在用ai技术研究解决我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想法很好,不过,这可不是个小工程啊。”
言下之意,年轻人有想法是好,但别是纸上谈兵。
林风微微一笑,并不怯场:“李市长,各位领导,我们正是知道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才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我们不敢说能彻底解决拥堵,但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ai技术的应用,一定能找到有效的改善途径。”
没有过多寒暄,林风直接切入正题,苏晚晴则熟练地操作电脑,将精心准备的ppt投射到大屏幕上。
林风的声音沉稳而自信,他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简洁、最直观的方式,展示着他们的研究成果:
触目惊心的拥堵数据热力图,清晰地标示出城市交通的“痛点”; 基于海量数据(包括部分公交集团提供的脱敏数据)的ai诊断报告,精准剖析了拥堵的核心成因; “ai交通大脑”的整体构想,以及智能信号灯配时、公交线路优化、智能诱导分流等具体解决方案; 最后,也是最震撼的——优化前后的交通流动态仿真对比!
当看到大屏幕上,原本代表着拥堵的深红色区域,在ai系统的调度下,逐渐变成畅通的绿色,预测的平均通勤时间大幅缩短时,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低低的惊叹声!
坐在对面的领导们,脸上的表情,已经从最初的平静、审视,逐渐变成了惊讶、专注,最后是难以掩饰的震撼!
尤其是交通管理局的那几位技术专家,更是看得两眼放光!他们深知交通数据分析和优化的难度,林风团队展示出的这套方案,无论是数据处理的深度、模型构建的复杂度、还是解决方案的创新性,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这……真的是一家成立才几个月的初创公司能搞出来的东西?!
“这个……信号灯智能配时,你们具体是用什么算法模型?实时性如何保证?”交通局总工程师忍不住提问。
“公交线路优化,你们考虑过实际的道路承载能力和乘客换乘需求吗?”局长也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