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交通大脑”的初步方案完成,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如何将这份凝聚了ai智慧和团队心血的报告,递交到真正能拍板决策的市政府领导面前,并说服他们采纳,才是真正的挑战。
林风很清楚,对于一个刚刚成立、创始人还是个刚高中毕业的毛头小子的科技公司,想要直接和市政府高层对话,难度极大。
但他也有着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省状元的身份、千万美金的融资背景、以及“智学星”app带来的日益增长的社会知名度。
他首先让公司的行政人员,以“未来智能科技”的名义,向市交通管理局递交了一份关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城市交通效率”的合作研究申请,并附上了部分脱敏的分析数据和初步构想。
同时,他也通过一些媒体渠道(他现在是媒体眼中的红人),在几次采访中“不经意”地透露出,未来智能科技正在利用ai技术,探索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社会性难题的可能性。
几番运作之下,再加上之前与公交集团的初步良好合作基础,以及可能有市里领导对这位“明星状元”的好奇,事情竟然出乎意料地顺利。
一周后,未来智能科技收到了市交通管理局的正式回复:局领导对他们的研究很感兴趣,邀请他们就“ai技术在城市交通管理中的应用”做一次专题汇报。更让林风惊喜的是,听说分管科技与交通的副市长也会拨冗出席!
这绝对是一个极高规格的机会!
林风立刻带领团队,对原有的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打磨和优化。ai系统生成了更加精美、更具说服力的数据可视化图表和仿真动画;苏晚晴则反复演练汇报流程,确保表达清晰、重点突出;陈斌和王靖也准备好了随时进行技术细节的解答。
汇报当天。
市政府某间庄重、肃穆的大型会议室里。
林风、苏晚晴代表未来智能科技,坐在长条会议桌的一侧。
对面,是市交通管理局的局长、总工程师,以及几位相关处室的负责人。主位上,则坐着一位面容儒雅、不怒自威的中年领导,正是分管交通的李副市长。
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严肃,几位领导看着林风和苏晚晴这两个年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