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人类与外星文明的合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双方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交流与融合,而是开始共同制定应对宇宙危机的详细计划。
在联合会议上,人类代表团和外星文明代表围坐在一起,对着巨大的全息宇宙地图展开深入探讨。外星文明凭借其丰富的经验,详细阐述了他们对宇宙级灾难发展趋势的预测。他们指出,这场灾难源于多个星系核心区域的能量失衡,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将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更多星系陷入混乱,最终可能威胁到整个宇宙的稳定。
基于这一认识,双方确定了首要目标:稳定那些能量失衡的星系核心区域。外星文明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利用他们掌握的“能量锚定”技术,在星系核心周围建立起强大的能量场,以平衡异常的能量波动。人类科学家在仔细研究后,提出了一些补充建议,认为可以结合人类研发的“量子共振调节器”,进一步精确调整能量场的频率和强度,提高稳定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相关设备和资源。外星文明利用他们先进的空间建造技术,开始在目标星系附近构建巨大的能量锚定设施框架。与此同时,人类则全力投入到量子共振调节器的量产工作中,地球上的各大科研基地和工厂开足马力,夜以继日地生产着关键部件。
在人员协作方面,双方也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外星文明派遣了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协助人类理解和应用能量锚定技术;而人类则选派了顶尖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前往外星文明的建造现场,参与能量锚定设施的组装和调试工作。这种跨文明的合作模式,虽然面临着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差异,但双方都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积极沟通,努力克服困难。
在合作推进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次,在能量锚定设施的关键部位安装过程中,外星文明的设备出现了故障。由于该设备的技术过于先进,人类工程师一时难以理解其内部结构和故障原因。外星文明的技术专家们迅速组成抢修小组,但由于故障较为复杂,一时间也难以解决。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年轻的人类工程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他通过对设备运行原理的深入研究,结合人类在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