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猜测姜水、姬水可能都在豳地附近。
武乙时期,古公亶父迁周原,武丁时期有妘周之方,在周原一带,被武丁揍过。
妘周变成了姬周,从此开始,周人真正成为了周人,不再是豳人了。
文丁、帝乙时期,周人更像是商人在西土的打手,帮商人抓祭品,经常献俘虏于商王。
也许是受到了商文化的影响,先周也是有人祭的。
从西土出土的甲骨看,文王曾经以三女牲祭祀文武帝乙,后面武王在殷都大搞人祭就不用说了。
这说明这一时期的周人即使没有人祭的传统,也不反对人祭。
武王伐纣过程前文讲过了,这里就不再讲一遍了。
三、周公
武王在殷商世族的默许下攻灭纣王后,世族们终于发现自己玩脱了,这个外援居然不打算回去了,还在东方安插了许多据点。
小邦周凌驾于大邑商之上,自然会遭到强烈反扑。
于是武王一死,以管、蔡、武庚为首,整个东土大叛,姬周差点回到解放前。
如果管、蔡只是反对周公,那西土卿士们说不定还会继续在他们与周公之间和稀泥。
但是管、蔡和殷遗民、东夷联合起来了,那性质就不一样了。
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一路打到黄海。
在东方遍地都是的子姓封国全部被打废(除了宋),可谓武德充沛。
周公是圣人而不是圣母,所以殷都被刨了,变成了殷墟。人祭的历史也由此被埋葬。
与此同时,从文、武至周公,吸取了商亡的教训,也开始构建起一套新的体系代替殷商体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敬天法祖。帝祖合流被彻底废弃,祖先们不再是神,而是人,神权色彩逐渐淡化,走向世俗化。
上帝也不再是需要祖先神去沟通,喜怒无常的至高神灵(很有克苏鲁味),而是以受命的形式直接与周王发生联系,于昭于天,并与德联系起来。
人祭几乎消失,人殉逐渐减少。虽然西周依然存在人殉,但主要集中在旧殷人、东夷的墓葬中,姬姓、姜姓君主墓葬中的人殉并不多见,比如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