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书里找到附近几个蒙古粮仓的准确位置,那些被俘的降兵也没藏着掖着,把所有情况都说了出来。
这些位置和史书记载完全一致。
在清戈江后方靠近长江的地方有几个蒙古粮仓。
这些粮仓原本是为了给十三万蒙古大军提供补给的,总共有足够十三万人吃三年的粮食。
对明朝来说,粮食才是最要紧的东西。要是粮食充足,朱雄英甚至能在神雕侠侣的世界里迁徙大量人口过去。
其实现在的宋朝,也就是江南那一小块地方,整个北方都已经成了蒙古的地盘。
要是打败蒙古帝国,就能得到一个超级大国。
到时人口可能达到十几亿。只要能全都迁过去,就能大大加快明朝工业化进程。
关键是粮食问题,这么多人过去,粮食消耗也是个大难题。
短期内,朱雄英也不打算和蒙古帝国正面决战。
得等这次协议谈完再说。
通常情况下,军队的粮仓会设在交通要道上,古代运粮成本很高。
如果粮仓位置交通方便,辐射范围就广,军队活动空间也大。
但粮仓位置太好找又容易被敌人攻击。
所以粮仓还得有隐蔽性,不让敌人轻易摸清具体位置。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古代不少粮仓都设在偏远地方,大多数时候放在小城镇,甚至一些小村庄里……小村庄足够隐蔽,又能保证交通便利。
那些蒙古军的粮仓也在几个小城镇里,只是位置不算特别偏僻。
对蒙古大军来说,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要给清戈江附近的大军供粮,粮仓就必须在长江南岸,没法做到多隐秘。
或许当时蒙古人也觉得,南宋朝廷没本事攻打他们的粮仓,所以就放心把粮仓放在清戈江后方,连守军都没派多少。
休息了一晚后,这支军队立刻绕过清戈江,直奔后面的几处粮仓。
几乎没费什么劲,拿下三个城镇后,总共收粮一百万石,换算下来大概是一亿斤。
对大明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能养活更多的人。
在朱雄英看来,攻下这个粮仓的收获比击败蒙古十三万大军还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