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怎么在那么惨烈的战斗里活下来的,又怎么会全身而退回到临安城的。
说到这,李得好停下来了。旁边的陆秀夫却开始想到更多。
他用一种震惊的目光看着高君。
刚才看见高君要把所有手下都交给朱雄英,陆秀夫已经很惊讶了。
一路上相处,陆秀夫一直都很佩服高君。在他眼里,高君是个了不起的将军,从来没怀疑过他。
但这次看到高君的做法,陆秀夫才明白,原来高君是这样的人。
当年焦山之战,很多名将都战死了,高君居然安然无恙回来,会不会他也干过类似的事?
是不是也把手下全都卖给了蒙古人?
陆秀夫以前也很有抱负。
跟着李庭芝时,他认为只要努力提升自己就能报效朝廷。
李庭芝做淮东制置使时提拔他当参议官。
那时边关告急,很多幕僚都跑了,他没走,因为他想建设朝廷。
国家遇到困难,正是出力的好机会,怎么能逃呢!他还提出不少好建议。
那段日子是他一生最快乐的时候,上司信任他,他也能亲眼看到自己的政策带来的变化。
后来他表现出色,被推荐当了司农寺丞。
但进入朝廷后,他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让他很痛苦。
他觉得有利于国家的好政策根本没法推行,因为每条政策都会涉及人事调动,要是好政策,执行的人肯定会升官,这是常理。
可别忘了,那些对头才不希望看到这种变化呢。
一般来说,新政策刚提出来时,总有一堆官员拼命反对。
渐渐地,陆秀夫发现情况越来越糟,心里也凉透了。
几乎每个现成的主意,都没法真正推行下去。
朝里的大臣只关心谁能掌权,至于国家兴衰,他们根本不在乎。
为了活命,陆秀夫也开始学会耍滑头、变通。
为了自己的想法能实现,他不得不讨好贾似道。
久而久之,他也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从前,陆秀夫一直觉得自己堕落得很深。
可今天见到所谓忠臣大将高君的真面目后,